百年技艺,匠心传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寻匠逐梦”暑期实践活动
2024-07-19 13:56:00  来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
听新闻

7月17日至18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寻匠逐梦”暑期实践分队走进徐州这片文化沃土,以“感悟匠心非遗”为主线,拜访了王桂英、张永强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和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

探访徐州剪纸,感悟匠心非遗

徐州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刀法细腻、形象生动、色彩丰富而著称。每一幅剪纸作品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7月17日,“寻匠逐梦”暑期实践分队来到了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合沟镇,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剪纸的传承人王桂英。王奶奶的剪纸有别于传统剪纸技艺,作品淳朴豪放,视野开阔,自成一家。几十年来,她创作的《我的一生》《粮归仓》《打场》等近百件作品在国内国际展出中屡获大奖,她的《说书》《爆米花》《农家》等十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实践分队与王奶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这项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沉浸式体验了“剪纸”的魅力。

刚走进“王桂英艺术工作室”,实践分队的成员们就被室内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每一幅作品都透露出创作者对剪纸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现年八十四岁的王奶奶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她详细地为“寻匠逐梦”实践分队讲述了剪纸的历史,亲切地向实践分队展示了剪纸基本技艺,她的剪纸从来不打草稿,“闭目如在眼前,出手如在剪下”。

随后,在王奶奶的细心指导下,“寻匠逐梦”实践分队还有幸体验了剪纸全过程。王奶奶一直告诉同学们“花无正枝,铰无定规”,她不断地鼓励肯定同学们的创作,耐心指出每幅作品可以调整的部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同学们最终顺利完成了“公鸡”“羊”和“囍”等剪纸作品。从选纸到剪裁,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精妙与不易。

七十七年来,王桂英奶奶沉浸剪纸艺术,深耕不辍,还创作出很多励志作品。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生活中的美,给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分队的成员们看到一名民间美术艺术家身上的坚守、创新和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她不仅是徐州剪纸的骄傲,更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探访窑湾甜油,培养匠人情怀

“十里桃花渡,九里闻芳香”,窑湾甜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技艺传承史,其传统酿造工艺已列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7月18日,“寻匠逐梦”实践分队来到了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窑湾镇,拜访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窑湾甜油传承人——张永强,窑湾恒达甜油厂创始人。

“寻匠逐梦”实践分队在非遗传承人张永强以及其儿子的带领下,参观了窑湾恒达甜油厂。还未进厂,浓郁的甜咸味就已弥漫在空气中。张爷爷热情地接待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甜油的制作工艺,还特别讲解优质甜油的辨别方法。从和面、砸实、制胚、蒸熟、制曲、装缸、发酵,再经过8个多月的日晒夜露,每一步都体现匠人精神和对品质的坚持,最终才能制作成“鲜甜兼顾”的厨房调料——甜油。

随后,暑期实践分队的成员们与张爷爷进行深入交谈。从中了解到窑湾甜油的历史,以及张爷爷匠人匠心的奋斗历程。张爷爷家的甜油工艺一直要求坚守传统的工艺,不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剂,留住了百年不曾改变的纯天然的鲜美味道。在坚守传统手工艺和“纯天然”特质要求的前提下,张爷爷还坚持不断创新,一步步摸索更精进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实现甜油口味醇香以及高产量的制作目标。张爷爷十八岁接触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造甜油,历经五十多年。在退休后仍旧心有所念,停不下制作的脚步。这样的坚守与他年轻时秉持的“守住匠心,传承技艺”的匠人情怀密不可分。他不畏手工制作过程的辛劳,不顾行业发展周期性的波动,始终致力于这项非遗技艺项目的发展与传承。张爷爷独具匠心的制作方法和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匠人精神,使得窑湾甜油成为新沂人舌尖上的美味,深深地感染激励同学们。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学习,“寻匠逐梦”暑假实践分队对徐州剪纸和窑湾甜油工艺有了更深地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传统技艺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王奶奶和张爷爷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匠心精神,激励着同学们不断努力前行。无论在哪个领域,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学们将以王桂英奶奶和张永强爷爷为榜样,心怀匠人之心,践行工匠之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美好。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