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2015年5月13日,南审官微推送了一篇名为《【毕业季】南开、阿里巴巴…“学霸宿舍”是这样炼成的》文章,报道当年泽园书院5-302室应届毕业生的励志故事。其中一位同学考上了中央党校的研究生,她叫顾梦佳。
如今,她已成为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

从“顾同学”到“顾老师”
“梦佳同学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2011级经济学院税务专业1班。她做事特别认真,对自己的规划很清晰。”经济学院分团委书记、泽园书院辅导员王辉老师介绍。

在中央党校就读期间,顾梦佳凭借出色的课程成绩和优秀的科研能力,获得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资格。2020年博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到母校任教。从经济学博士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师,在不同赛道,顾梦佳一如既往地优秀。工作的第四年,她斩获第四届“学生评教奖”,在《学生评的,南审这些老师获奖》报道中,同学们纷纷为她评论打call。
顾老师课讲得好,得益于她的“三板斧”
顾老师课堂的三大绝活就是“框架学习法”“案例教学法”“AI+教学”,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大家喜爱,她使抽象的哲学概念“活”了起来。课堂上,她敢对同学们说“如果有任何一个知识点我让你死记硬背,你完全可以站起来跟我对峙”。

框架学习法——将复杂知识理成思维导图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最征服我的地方就是逻辑,那么我也在向学生展示这个逻辑,学生不是记不住知识点,而是没看清知识背后的逻辑”,顾梦佳喜欢把概念拆解,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解构理论,使用WPS绘制思维导图,将整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拆解成层层嵌套的“知识树”。从“哲学基本问题”到“唯物史观”,每一章都被浓缩为清晰的逻辑框架。
“第一次听您的课就觉得您不仅热情负责,逻辑思维也是我见过的最成体系的老师”,2021级IAEP专业金艾莎同学反馈说。

案例教学法——用“身边事”讲“大道理”
顾梦佳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穿插伟人和榜样的成长故事,辅之以音视频多媒体资源,来增进学生对本课程的情感体验。她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讨案例内容和延伸思考。
在顾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讲解电视剧、热点新闻、游戏、音乐等等,寻找“生活中的马原”。她还把同学们提交的优秀作品,纳入马原课程案例库,“学生们真的很用心,感觉‘一切皆可马原’”,顾老师说。
AI+教学——智能生成知识图谱
当马克思主义理论遇上人工智能,会碰撞出什么火花?顾梦佳引入“超星AI知识图谱”进行学情分析、效果评估和个性化反馈;利用“学习通”平台发起“头脑风暴”,让每位同学都可参与互动讨论;并实时统计高频关键词,生成词云图,让课堂讨论有数据可依。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2020级金融学专业祝梦婷同学说,“我高中是一名理科生,当时政治课哲学部分学得不是很好,但是顾老师的马原课我听懂了!第一次感受到理解后记忆的快乐,之前都是硬背,真的很喜欢顾老师!”
一场“被点亮后传递火种”的接力赛
顾梦佳对自己本科时期的很多老师都印象深刻,她的职业选择、教学思维就是受南审很多老师的启发,特别是当时的宏观经济学老师孙国锋、微积分老师唐东磊、审计学选修课老师廖飞、线性代数老师苏小囡对她影响很大,辅导员老师王辉、英语老师陈文荣也给予她很多帮助,她一直心怀感激。
顾梦佳决心做好传承的纽带,把学生和课堂放在第一位。她坚持每周分析学生课堂反馈、每学期更新教学案例,去年12月参加全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特等奖,即将与她曾经的线性代数老师苏小囡等优秀老师携手参加省赛,也算是师生奇缘。

顾梦佳还将教学活动从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三年来累计开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党课20余场;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创项目和挑战杯竞赛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她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完成省级重点大创项目《红色文旅景点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路径探索》和“挑战杯”竞赛项目《数字经济赋能苏北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项目申报的过程中,顾老师对申报书提供了详细指导,不仅帮助我梳理文章框架,还指导我对个别语句进行学术化润色,最终项目产出两篇论文,顺利结项。感恩遇到顾老师这样的良师益友”,省级大创项目负责人20级审计学(内部审计方向)徐昕艺同学说。
顾梦佳在《政治经济学评论》《教学与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8篇学术论文、译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等全文转载,《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数字资本主义的解构与批判》。
面对科研与教学的压力,顾梦佳坦言:“第一年只顾备课,年终考核科研倒数,但是不后悔”。如今,她将学术探索与信仰传承融为一体,把“批判资本逻辑”的论文变成鲜活教案,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顾梦佳的课堂从不缺少追随者:有学生被她的学术能力征服,受她启发,提前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文献并请教论文写作;有学生为考研政治“蹲守”她的课,称跨学科的思维碰撞好像“打通任督二脉”;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会在教师节发来问候。
2020级英语一班的唐涵宇同学给顾老师发信息说:“呜呜呜老师,我好喜欢你,刚刚听了你的课,感觉我这学期会爱上‘马原’!感觉自己的很多困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得到不少解答。”



顾梦佳用跨界与创新打破思政课的“次元壁”,用信仰与真诚在学生心中播下哲学的种子。在她的课堂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可触摸”的生活智慧。正如学生所言:“原来学习‘马原’,真的对看待世界有帮助。”(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