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造梦大师”,用心血浇灌每一株幼苗,用智慧点亮每一盏心灯。他们教会我们仰望星空,也赋予我们脚踏实地的力量。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向着璀璨的梦想进发。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我的老师会造梦”专题报道,致敬那些用心播种希望、用爱点燃梦想的老师们。
“毕业后,我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把自己的专业和热爱的非遗结合起来,在非遗文化领域做一些有价值的尝试。”这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大三学生周雨欣的梦想。
从大一入学时的懵懂,到现在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周雨欣一路成长的背后,有一位非遗大师的身影,他就是无锡市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长、无锡市惠山泥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赵建高。
“只要学生需要,他就永远在”
2022年秋,大一萌新周雨欣加入数字艺术学院的动画鉥艺工作室不久,就迎来了一个新挑战。工作室想打磨“智绘遗韵-打造传统非遗的数字化领军企业”项目,去参加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我们鉥艺工作室是一个立足吴地非遗,深耕江南文化的工作室。这次要参赛的项目,主要结合现代AIGC技术,打造一个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素材库,通过技术训练,生成中式传统风格的AI模型,从而弥补现代AI生成的图片风格偏欧美、日漫的问题。”周雨欣说,大家都在发愁如何才能让素材库变得有特色的时候,她的指导老师笑着说,“别担心,我们有赵建高老师呀。”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周雨欣第一次见到了赵建高老师。让她没想到的是,赵老师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把他珍藏的惠山泥人文样、形象授权给项目使用。更让她感动的是,赵老师还时不时地来给大家作指导,给大家介绍无锡泥人的历史由来、传承与发展、无锡大阿福的诞生等有趣的知识,增加同学们对惠山泥人的了解。“他总是夸我们项目做得好,既有技术又有创新,是传播非遗、传播中国文化的好事,只要我们需要,他就在。”
在赵老师的帮助下,“智慧遗韵”项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非遗国风元素的AI模型,并在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周雨欣说,赵老师对惠山泥人的传承有一种令人钦佩的使命感。无论是对非遗文化非常热爱的学生,还是只是出于好奇而学的学生,赵老师都来者不拒,从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他都细致认真地教。他就像守护幼苗一样,守护着传承的光。赵老师的心里,装的都是惠山泥人的未来。
“大胆尝试,要有试错的勇气”
赵老师有句口头禅,“大胆一点,细心一点,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比做错更可惜。”
“他在指导我们做泥人时,同学们基本都是第一次接触,大家都很拘谨。赵老师非常耐心地指导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勾勒图案、如何上色。”周雨欣说,学习的过程,赵老师的口头禅,慢慢让大家有了自信,从开始的不熟练,到后来的大胆创作,赵老师让同学们一步一步地爱上了惠山泥人。
“现在,赵老师的这句话处处影响着我的生活。”周雨欣笑着说,以前在做设计时,面对甲方奇奇怪怪的要求,有时候就会生出退意,总怕做得不好,会让客户不满意,甚至会有撂挑子不干的念头。赵老师的口头禅听多了,慢慢地做事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我会鼓励自己,没关系,慢一点,大胆开始,做得不好可以再改进。”后来,做任何项目,周雨欣都会勇敢迈出第一步,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积极地去沟通,大胆地去碰撞,把作品从不完美变得完美。
“‘不做比做错更可惜’,赵老师这句朴实无华的碎碎念,深深地影响着,帮助着我。”周雨欣说。
“匠心传承,热爱可抵万难”
“热爱”“执着”“坚韧”是新江苏记者采访周雨欣时,她说的最多的词。“以前,国风热度不高,很多非遗手艺人难以延续生活,不得不放弃。但是赵老师,始终保持着热爱,一直用一颗匠心在守护、坚持。”
“非遗不古板,它也可以很有趣、很现代、很好玩。”课堂上,赵老师旁征博引,把惠山泥人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课堂外,他带同学们在自己工作室,体验泥人制作,小小泥巴在他手里,瞬间有了生命力。
他让同学们看到,惠山泥人不只是大阿福,任何大家喜欢的形象,都可以用泥人的技法去呈现、创造,甚至可以创作出独有的人物和故事,设计出风格独特的文创产品。这位双鬓染霜的老师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常常让同学们惊叹。
赵老师的这份执着与坚守,悄然改变着周雨欣。她说,赵老师让她看到了热爱与坚持的力量,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让惠山泥人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见。在他的影响下,周雨欣积极地参加各种和非遗相关的活动,还会走进中小学,让更多小朋友看到非遗的美。
如今,正在实习的周雨欣已经规划了自己的未来——开一个工作室。她说,“我希望像赵老师一样,在专业上精钻细研,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