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在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质标院”)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所,走进挂着“巾帼文明岗”牌匾的办公室,所长刘颖快人快语地向记者说道。
对这把“双刃剑”的舞法,刘颖和她的团队已经持续研究了十余年,旧的招数在变化,新的招数在涌现,他们破困局、谋变局、开新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助力我省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深耕不辍成果硕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国际贸易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各国为了保障人类安全、动植物健康、环境保护和防止欺诈而实施的技术规范,涵盖产品安全标准、生产工艺法规,以及检测、注册和认证等程序。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各国发展国际贸易都绕不开技术性贸易措施,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与前景,更深远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民生福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为何称之为“双刃剑”,刘颖进一步解释说,“它既可以被用作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的手段,也可被用作变相限制阻碍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从而达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市场的目的。”
刘颖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深邃洞察力和独到见解,源自其驳杂斑斓的学习工作历程。1998年大学毕业后,刘颖加入金陵石化有限公司,在积累了数年的实践经验后,又于2011年取得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加入省质标院,开始了博士后研究,主攻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和循环经济标准化领域课题。在省质标院,刘颖先后担任品牌和质量研究所所长、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所所长,充分利用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企业的实战经验以及工作平台的优势,致力于服务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在过去的13年里,刘颖主持并深度参与了20余项国家级和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她所撰写的政策建议专报和海外贸易情况研判信息,获得了市场监管总局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等高级党政机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在其内部刊物中广泛采用。刘颖还主导了江苏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并在WTO/TBT通报评议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她的杰出贡献得到了进一步肯定,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钻研技术性贸易措施,“绣花”精神在传承
目前,刘颖的工作重点涵盖五个核心领域:一是信息预警服务,致力于为江苏企业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及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信息;二是专题研究,跟踪研判国际规则变化趋势,对江苏省重点进出口行业和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对策;三是公益培训,针对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供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题培训;四是定制服务,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精准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撑;五是贸易磋商,组织企业、行业参与通报评议和特别贸易关注工作。
“我总跟团队讲,要有‘绣花’的精神,心要静下来。”刘颖介绍道:“研究国外的法规,要把其核心要义拆分为很多关键信息,如国别、产业、实施时间、正式实施前的过渡期,以及何时对我国全面生效等,不能漏掉任何细节。因为有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可能在未来给新兴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麻烦和损失。”
“绣花”精神的传承,要细心敏锐,更要站位高、视野阔。刘颖提起不久前的一个案例,常州某企业在将一批变压器出口至巴基斯坦时受阻,因对方要求该企业做欧洲的STL认证。“我们研究后了解到,因为巴基斯坦这个企业采用了欧洲的建厂方案,方案中就含有这一认证要求。如果中方把机器运到欧洲进行检测认证,将增加1000多万元的成本。但不这么做,连招投标资格都没有!”即便企业愿意为此支付高昂成本,也只是解决了单个贸易事件。而刘颖团队不仅要解决单一事件,还要把它推动到国家层面,即推动认证的双边互认,从源头上解决同类问题,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
直面法规“新”与“变”,精益求精迎挑战
“传统的标准化工作关注的是法规本身,而我们关注的是法规的‘变’,以及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影响。”就在前几天,刘颖接到来自海南的电话咨询,“对方问为什么这两年农产品出口受阻更频繁了。我说,你有没有关注标准的变化,对方说关注了;有没有关注检验频次的变化?对方说没有。原因就在这,检验规程发生变化了。”除了“变”,还有“新”。来自不同行业的新案例不断涌现,让在技术性贸易领域深耕多年的刘颖感觉工作常做常新,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不乏新鲜感。
监测出口受阻、为企业提供预警、向政府部门提交专报、组织召开通报评议会……目前,刘颖带领团队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和标准化领域已经取得了60多个技术成果,不仅提升了研究所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针对‘欧盟产品数字护照对江苏影响’‘江苏应对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美国对中国产互联网汽车调查’等专题,我们已为市场监管总局以及省委、省政府等提供了16份专报,给企业推送了32期快讯和资讯。”刘颖介绍道。
展望未来,刘颖表示,国内大循环的强化、国际合作的深化和区域贸易协定的推进都为技术性贸易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出范围泛化、数量增多等特点,带来诸多挑战。对此,她建议加强调查研究和预警评议,并打造技术性贸易措施“工具箱”,从而进一步提升我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力,为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王娣 李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