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犯罪心理?如何进行人群画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一门人类学课程,由从警25年的宋立军教授主讲,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图形与田野调查相交,探秘、解谜独属于每个人心中独属于人类学的画卷。
上课的有不少“编外”学生
《人类学》第一堂课上,学生们“蒙圈”过后,执起画笔在纸上速写出各色人物,有的还会附上人物介绍。这勾起了学生们对《人类学》这一陌生学科的兴趣。
2020年秋来到南信大工作之前,宋立军是一位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老警察。如今,他担任南信大法管学院教授、监狱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辅以大量亲身经历的案例,生动有趣。“开课之前,大家会以为这门课比较枯燥。结果第一节课之后,前排的位置就好难抢,好位置更是不提前就坐不到!”选修这门课的学生、2023级法管学院丁屾淼说,课堂上还有许多“编外”学生,实际上课的人数比选修的人还要多不少。
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人类的起源、进化、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看起来相对繁杂的一门课程,宋立军讲起来却通俗易懂、信手拈来,这与他此前从事警察职业时曾在监狱工作过九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不无关系。
宋立军对人类学课程的要求很弹性,他常常把课程比作一扇小窗,“开设这门通识课程的初衷,不是想着让学生多么地深入学习理论、成为一名人类学家,而是希望在学生的知识图谱里开一扇小窗,让大家了解人类学、关注人性和社会问题”。202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邱镜萱在自己的听课札记中写道:“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学会共情与观察,是宋老师人类学的课堂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除了人类学外,宋立军开设了《罪与罚》这门通识课。“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两门课程,在看待罪犯时,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探寻导致犯罪的土壤和环境。”宋立军说。
通过这门课激发学生思考
“相较于知识的灌输,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枯燥的课程讲得有趣,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人类学、爱上人类学,并能通过这门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是宋立军授课的初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学,宋立军不止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辅以各类网络影音资源的实际案例,将身边的“人类学”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老师上课金句频出,非常生动。他让我们置身于案例的场景之中,让每个人都当一回‘解谜人’。”2021级大气科学专业的黎梦昕说:“这让我们产生了主动探索的兴趣。”
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中?“教学与做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宋立军说,自己在研究犯罪心理学时,想要了解犯人的真实情况,就与他们同吃同住,将自己融入其中。
有一次,宋立军带领四位同学访谈一名刑满出狱人员,学生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提纲问道,“出狱后遇到什么困难吗?”当得到“坐地铁和打出租车都不方便”的回答后便不再追问了。宋立军立刻引导学生深入追问,最终得到结论:电子支付的普及使得部分出狱人员难以融入社会,可以在监狱里推广“互联网+教育”模式,帮助犯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次访谈,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深度访谈、如何让受访者讲故事,如何分析、推导出更有效的结论。
是老师也是朋友
今年是宋立军来到南信大的第4个年头,人类学这门课已经第9次开课。在他看来,自己与学生从来都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他将每个学生看作平等独立的个体,互相学习、双向奔赴。
让宋立军感到暖心的是,他在南信大的第一节人类学课结束后,有个学生找到他问还能不能上这门课程,一问才知,他的舍友陪他来听了一节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没有学生们的支持,也就没有今天的这门人类学课。”宋立军感慨道,“我和学生总是一起成长的,我们相互成就。”
丁屾淼说,从最初选题的选定到最终报告的撰写,都由宋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她在期末汇报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