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与长三角联合教研:跨区域外语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025-02-17 14:24  来源:外教社江苏中心    
1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外语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6日至10日,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北京燕兴教育协办的大湾区长三角AI赋能外语创新研讨会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在澳门大学和珠海科技学院两地举办,旨在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在外语教育创新领域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共进,为外语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交流平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区域间的教育合作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力量。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创新能力。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落实。通过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两地高校能够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创新,为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珠海科技学院副院长孙巧耘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孙巧耘教授指出,珠海科技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外语教学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她强调,此次研讨会为两地高校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AI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数据,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建议。此外,AI还可以作为虚拟助教,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本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AI赋能外语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展示了AI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多种应用场景。

AI如何翻译与创作诗歌: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张洪明教授在讲座中探讨了AI在翻译和诗歌创作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的挑战。他指出,AI技术的发展为翻译和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外语专业未来的担忧。张洪明教授通过对比谷歌翻译、DeepL翻译、ChatGPT翻译等工具的翻译效果,展示了AI在翻译中的优势和不足。他强调,尽管AI在翻译中表现出色,但在处理复杂语义和文化背景时仍存在局限性。此外,他还展示了AI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指出AI虽然能够生成符合格律的诗歌,但在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方面仍难以与人类创作相媲美。

AI赋能与研究范式的转变:澳门城市大学黄国文教授在讲座中指出,AI时代的降临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变革,也引发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他强调,传统的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需要重新审视,AI技术为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黄国文教授提到,AI技术推动了从假设驱动(hypothesis-driven)到数据驱动(data-driven)的研究范式转变。假设驱动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和直觉,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而数据驱动研究则更加客观、全面,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和规律。他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AI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翻译(MT)等领域。

AI时代外语教师的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在讲座中指出,AI技术的发展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他强调,外语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掌握AI技术的基本应用,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变革。刘建达教授提到,AI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批改作业、生成学习报告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他还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他特别强调,尽管AI技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AI技术相辅相成。

大学英语教材的数智化转型: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在讲座中指出,AI技术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强调,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更新、互动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AI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AI驱动的内容生成和个性化推荐,教材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AI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材内容,使其更加贴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王海啸教授还提到,AI技术可以为教材提供智能辅助功能,如自动批改作业、生成学习报告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他特别强调,AI技术在教材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

尽管数字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教师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难以将其有效地融入教学中。此外,教师在数字资源的获取、评估和整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数字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加强教师培训: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德凤教授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外语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工作坊、在线课程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数字工具的使用、数字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等。

鼓励教师实践:珠海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王晶教授指出,学校应鼓励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和应用数字技术。通过开展教学实践项目、教学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应用积极性。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帮助教师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李霄翔会长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搭建教师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项目。

苏州大学孟祥春教授对大会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孟祥春教授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外语教学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强调,通过此次会议,两地高校在外语教学创新领域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孟祥春教授还提到,AI技术的应用为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其作用与地位。他呼吁外语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AI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澳门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近十位青年学者进行了专题分享。这些青年学者来自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不同高校,他们围绕AI赋能外语教学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通过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在外语教学领域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大湾区长三角外语创新圆桌论坛上,两地的专家学者就外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回答了现场参会嘉宾的提问,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两地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还为外语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未来,两地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合教研机制,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推动外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