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智能教育前沿 玄外附小举办南京市玄武区“创新‘会学课堂’,拥抱教育变革”学术活动
2025-02-24 10:0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军  
1

为深化推进学校课堂教育改革进程,构建高效、创新、前沿的课堂环境,2025年2月21日,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邀请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与全体教师一起围绕“创新‘会学课堂’,拥抱教育变革”开展学术活动。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教培人员,各中小学、职业学校、直属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骨干和玄外附小全体教师、贲友林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参加活动。

评价赋能,重构课堂生态

会上,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进行题为《以评价撬动课堂改革:玄外附小“会学课堂”的实践探索》的报告。

基于“会学”课堂,玄外附小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如何促进学生健康生长、全面发展?如何促进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贲特展示了玄外附小创办九年来的课堂改革实践成果,通过“数智化毕业证书”与动态评价数据图谱,展现了学生在课堂中从“被动记录”走向“自主生长”,从“知识累计”走向“素养发展”的全过程,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的“会学”课堂使学习过程性评价指向学习者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每一颗星都是学生成长的坐标,评价不是为了定义,而是为了点亮”这一理念引发全场共鸣。

李政涛教授肯定了玄外附小新时代课堂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他表示:“玄外附小的课堂探索有抓手、有体系、有引领,评价不再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初一公里’,这一举措确确实实撬动、引领了课堂改革。”

现场,李教授还围绕“会学”课堂中的四维学生发展目标与现场教师代表展开讨论,“深度听”的策略设计、“互动说”的思维碰撞,以及“课后申请制”对学生反思力的激活都体现出“会学”课堂的独有智慧与创新实践。“‘会学’课堂的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体系导向、问题导向、机制导向、前沿导向。”李政涛教授的这一建议为“会学”课堂的未来发展锚定了新坐标,注入了新动能。

人机共生,定义未来学习

学校的课堂改革,如何在新时代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李政涛教授以《智能时代的学习进化与教学改革》为题,为全场教师开启思想风暴。

结合“生命进化三阶段”理论,李政涛教授提出“学习3.0”时代的核心命题——人机交互中的双向赋能。他指出,智能时代的学习需突破“自然学习力”“文化学习力”的阶梯,迈向“智慧学习力”,让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跨界穿梭”“深度交融”中实现共生共长。针对“如何重构学与教范式”,他强调:“当脑机接口照进现实,教育者须以‘教育之魂’守护学习本质,既要扎根文化传统,又要培养能穿梭虚实边界的‘跨界学习者’。”

结合ChatGPT教学应用案例,李教授犀利指出智能时代的教学需警惕“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避免技术强化应试思维或替代学生主体性,而应聚焦“双向赋能”:通过人机协同激发思维深度、通过跨界融合培育创新素养、通过接口创造拓展学习边界。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林虹表示:“李政涛教授的发言深入浅出,系统展现了学习进化的文明阶梯与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同时深刻提醒我们警惕应试思维、忽视学生成长等异化现象。面对不可逆转的技术浪潮,玄武教育人将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让智能时代的进化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深耕九载,以学术之名向未来

作为玄武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玄外附小始终将“会学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引擎。从“一朵小红花”到“四会评价系统”,从单科突破到全学科辐射,九年来,我校通过持续的教育创新,让“学会学习”成为看得见的生长轨迹;让“培养终身学习者”成为担得起的坚定使命。

回望改革路,启航新十年。未来,玄外附小将继续以学术深耕回应时代命题,与教育同仁携手,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书写“会学课堂”的新篇章,让每个生命在课堂中绽放独特光彩。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