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网络思政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常州工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自2023年成立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以来,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全面统筹协调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网络思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网聚力,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思政格局
常州工学院牢牢把稳思想之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借助“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网站”等线上平台,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夯实工作基础方面,学校严格对标《江苏高校校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标准(试行)》,设立网络思政科,让网络思政日常工作有序运转。同时,将网络思政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还激活联动效能,整合校园融媒体宣传矩阵与新媒体联盟力量,有效联动,构建起全方位宣传格局。在易班平台、“学事通”服务平台等建设中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开发思政教育专题模块、设置互动交流板块等方式,打通引领学生成长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学校还健全信息反馈与舆论导向机制,及时反馈信息、精准把握舆情动态、切实提高应对水平,依据信息反馈适时调整和优化传播机制。建立健全联席工作制度,深入研判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行为选择,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注重深化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发布网络文明倡议书,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以网润心,注重内容创新,优化资源配置
在网络思政内容创作上,常州工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流旋律。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关键时间节点,以“一图读懂”“每日一课”等新颖形式精准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果,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讲好身边故事是该校网络思政的一大亮点。学校精心打造“身边榜样”栏目,采编团队深入二级单位,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团队进行深度采写,目前已发布近150篇深度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这些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强化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提升了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感染力。
学校还积极引导师生运用微动漫、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微公益、微广告等形式,创作网络原创作品,激发创作活力。《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智造之路 如琢如磨》等多部作品在“学习强国”、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等平台和赛事中获奖,彰显了学校网络思政内容创作的实力。
以网汇智,注重队伍建设,培育专业思政力量
人才是网络思政工作的核心要素。常州工学院加强培训赋能,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辅导员网络教育团队、学生骨干网络队伍等建设。通过举办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新闻宣传骨干暨新媒体联盟培训班等,提升队伍专业素养。2024年,学校多名网络思政骨干参加校外培训,学校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网通站,学生团队入选“学习强国”同学汇高校融媒团队。
以项目为抓手,学校积极培育“微课”精品。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精心打造一批网络思政“金微课”。航空与飞行学院宋吉娜老师的微课作品荣获2024年度江苏高校思政“金微课”三等奖。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年度网络思政工作成果案例评选展示,16个二级学院报送21件成果,涵盖了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策划、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等多领域,通过官方微信展播推广,营造了全校网络育人的浓郁氛围。
一年来,常州工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经验文章刊发于江苏省教育厅网站,《常州晚报》也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展望未来,常州工学院将持续深化网络思政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网络思政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培育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