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AI成为“助手”而非“对手”?江苏省社科院成立这个中心
2025-03-28 19:3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胡安静  
1

交汇点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深受其影响。3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赋能与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社会科学”研讨会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技术与学术的深度碰撞,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注入全新活力。

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立“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是江苏社科界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社科研究范式创新的战略性举措。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介绍,未来,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开展社会计算、智能社会治理、数字人文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力争建成全国“AI +社科”融合创新的示范基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会上,江苏省社科院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华云媒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催生出众多新视角,引发了诸多新探索。在研讨会上,通过与会专家展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巨大潜力。

以史学研究为例,过去学者受限于史料的繁杂与分析手段的落后,难以对宏观历史趋势进行精准把握。如今,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学者能够对海量历史文本进行挖掘,突破传统史学线性叙事的局限,为历史研究开辟新路径。其中,就有高校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古籍的高效检索与分析,让古籍“活”起来,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素材。

在经济学领域,AI助力宏观经济预测取得突破。传统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多基于线性关系和低维度变量,难以精准预测复杂多变的经济走势。AI赋能的宏观经济预测研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相关报告、政策公告等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有价值信息,同时运用深度学习模型,更准确地预测关键经济变量,使经济决策更具前瞻性和精准性。

在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方面,AI的发展也催生出众多交叉学科,如计算社会科学、量子人类学等。因此,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应时而动,推动跨学科融合,培养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构建新文科实验室和研究平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然而,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有专家指出,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问题日益凸显,算法偏见、隐私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以算法推荐为例,若算法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强化偏见,导致信息传播的片面性,影响公众对事物的客观认知。AI生成内容的学术诚信问题也备受关注,例如,如何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众多挑战,各方也有共识:AI只是工具,不能取代人类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在技术与学术的融合过程中,要坚守人文立场,以人文精神引导技术发展,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工智能驱动社会科学发展是大势所趋。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江苏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人工智能驱动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江苏省社科院将依托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创新中心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决策影响力和学术创新力,为推动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文 曹阳/视频

标签:
责编: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