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宪法宣誓的铿锵誓言与曼陀罗心理画的色彩相遇,当禁毒VR的惊悚画面与《法耀青春·哪吒》的舞步交织,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司法所的法治实践基地摇身一变,成为190余名学生的“法治成长乐园”。
正值第十一届“4·8司法日”,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司法所携手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汤山街道团工委、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上峰中心小学共同为孩子们奉上了一道法治大餐。这场以“法护成长,爱国力行”为主题的活动,用艺术、科技与温情,为青少年编织了一张法治与心灵共融的防护网。


法治教育开启“破次元”模式
当法治与艺术碰撞,会迸发怎样的火花?上峰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以一场《法耀青春·哪吒》集体舞给出答案。在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后,孩子们化身“法治小哪吒”,用舞蹈动作演绎“混天绫缚住违法心,乾坤圈守护正义魂”的现代法治寓言。台下观众掌声如潮,法治精神在艺术表达中焕发新生机。
“缴费时索要发票,就是给钱包上保险!”在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吴律师的普法课堂上,四年级学生李某关于“培训机构跑路”的提问,引发了全场互动。吴律师以真实案例拆解合同陷阱,学生们边听边记,将《青少年维权手册》塞进书包,直呼“回家要给爸妈普法”。
更让同学们欣喜的是,上峰司法所为同学们精心安排了一场劳动实践课堂。同学们走进田间,集体参与“拔草护绿”劳动实践,在协作除草、分类清运中体悟责任与规则的分量。司法所将法治精神融入劳动场景,让少年们懂得,维护法治社会如同守护一方绿地,既需每个人躬身力行,更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


身临其境式普法震撼人心
在法治教室,17名学生用彩笔绘制曼陀罗心理画,上峰司法所特邀心理咨询师温柔引导孩子们将“烦恼涂成乌云,再用法律金线缝补缺口”。法治与心理疏导的跨界融合,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化作治愈心灵的色彩。
“原来毒品会让人变成‘僵尸’!”VR禁毒体验区传来阵阵惊呼。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朱琳警官带来的仿真毒品模型更让同学们连呼想不到。“当孩子们透过VR目睹吸毒者溃烂的皮肤、破碎的家庭,那种本能的惊恐后退,比千万句警告更有力量。”朱警官表示,这样的法治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更在心里筑起禁毒防线。
“这种沉浸式教育比任何说教都震撼!”上峰中心小学德育处副主任林宇轩感慨,上峰司法所利用丰富的普法资源,精心准备的这场法治活动,真正地把法治意识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法治为孩子穿上“温暖的铠甲”
活动间隙,被活动氛围感染的杜同学鼓起勇气向司法所人员吐露心事,“邻居总把摊位摆到我家超市门口,爸爸妈妈天天发愁……”工作人员听后暖心鼓励她,“别担心,法律是你的‘保护盾’!”
活动一结束,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拨通孩子父亲的电话,详细了解情况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288 条相邻权规定,建议他申请调解。杜同学的爸爸深受触动,“原来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这种“即时响应”的温情服务,让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场景。
当看到杜同学主动寻求司法帮助时,上峰司法所所长余开发感动地说,“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守护青春的铠甲。看到普法的种子开花结果,就是我们司法人最幸福的时刻!”

据了解,近年来,上峰司法所立足青少年普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逐渐将“法治教育实践课”从单一讲课发展为“沉浸式育人生态圈”。如今的青少年普法,通过精准捕捉青少年认知规律,用“具象化体验”替代“抽象化说教”,让“法律与我有关”的种子悄然萌发,彰显出“法治第二课堂”润物无声的力量。正如余开发所言:“我们要让法治教育从‘活动体验’升级为‘生活方式’,当孩子们习惯用法律武器解难题、以法治信仰辨是非,便是对司法工作者最长情的告白。”(记者 李艳玲 通讯员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