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里,建湖县宝塔镇社区教育中心广场化作非遗大观园。4月14日,一场以“非遗传承展新韵”为主题的创新实践成果展在此盛大启幕,通过“沉浸式展演+互动式教学+云端化传播”三维模式,让腰鼓、莲湘、八段锦等传统技艺绽放时代光彩。这场由银发群体领衔主演的文化盛宴,即将作为江苏省老年教育创新案例亮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果展。

腰鼓擂响“银龄节奏”
“这半年腰杆挺直了,精气神也足了!”68岁的腰鼓队长王阿姨系着红绸鼓,带领队员们踏出铿锵鼓点。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朦胧腰鼓队”刚一亮相,红绸翻飞间便赢得满堂彩。作为“夕阳游学梦”项目的首批学员,老人们将传统腰鼓融入健身操元素,编排的《春到农家》既有乡土韵律又具现代美感。镇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非遗+康养”课程设计,已有200余位老人实现“从旁观到主演”的转变。

莲湘敲出“乡村记忆”
“竹棍点地声声响,旧时童趣今又还……”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翠莲指导下,20位银发学员手持彩绘莲湘棍翩然起舞。70岁的陈奶奶舞步轻盈,竹棍铃铛随动作叮当作响:“小时候看大人们跳莲湘,现在自己成了‘师傅',还教孙子辈呢!”为活化非遗传承,该镇创新“口述历史+实景教学”模式,将莲湘、剪纸等技艺编入“移动非遗课堂”,让老物件讲出新故事。
八段锦舞动“健康密码”
“起势、托举、开弓……”随着舒缓乐声,30位学员展示的八段锦功法如行云流水。教学组长张阿姨边示范边解说:“这套宋代传下的养生术,如今成了我们的‘健康法宝’。”现场观众纷纷跟着比划,村民李大伯笑道:“比跳广场舞还带劲!”依托“朦胧驿站”乡村游学品牌,该镇已开发“非遗养生游”“节气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年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

沉浸体验激活文化基因
展区东侧的互动区最为热闹:孩子们踮脚学敲腰鼓,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莲湘舞教学,几位外乡游客正跟着比划八段锦动作。“要让非遗从展柜走进生活。”活动总策划李宏喜主任指着正在直播的云展厅介绍,通过“线下展演+线上传播”模式,当天已有1200人次参与“云端”互动。现场同步发放的《非遗传承手册》,收录了老艺人口述的12种传统技艺口诀。
作为江苏省“老年大学特色建设项目实验单位”,宝塔镇近年打造出“游学+传承+创新”的非遗活化模式。此次成果展既展现了“银龄族”的文化自信,更通过“传帮带”机制培育出30余名乡村非遗传承新苗。当非遗遇见现代社区教育,这场“老树新花”的文化实践,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李宏喜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