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年100%合格!看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如何跑出体育教育加速度
2025-04-23 14:57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7名队员全部通关,最高分突破145分!”4月16日,当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田径队最后一名考生冲过终点线,体育教研组长刘彦北的捷报瞬间点燃了校园。在这场持续5天的江苏省体育高考省统考中,这群少年顶住极端天气与突发伤病的考验,用“全员通关”“平均分134分”的硬核战绩,书写了该校体育生省统考“五年100%合格率”的传奇。

“你们可以冲211院校了!”

“甘于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凡,我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只能走好脚下的每一步。”4月16日深夜,参加完体育高考后,拿到140分成绩的江钰庭发了一条朋友圈——《致我高中三年的体育生涯》,用质朴的语言记录了她在体育老师刘彦北的带领下,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一步一步成为优秀体育生的心路历程。这条没有华丽辞藻的朋友圈,迅速引来上百条留言点赞。

这个曾在文化课中迷茫的普通高中生,在刘彦北教练的引导下,通过体育找到人生赛道。从校运动会800米初露锋芒,到市级赛事崭露头角,最终在省考中实现完美绽放,她的故事成为六十六中“体教融合”最生动的注脚。

刘彦北教练给她留言:“真的很励志,一步一个脚印,不靠天赋,不靠偷懒,硬靠自己的意志和汗水走出一条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以后你也是我会给你学弟学妹们提到的那个‘她’了”。

“我带的学生,有太多的‘江钰庭’!”刘彦北老师骄傲地说,这次参加体育高考的七个孩子,只有1名同学是体育特长生,其他6个都是普通中学生。随着体育高考的顺利通过,这些孩子未来的道路也日渐明朗,“他们可以冲211院校了!”

在刘彦北看来,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鼓励。近年,他培养了数十名国家二级运动员,有一个孩子考入了“985”大学,2人考入了“211”大学,另有数十人考入本科院校。“今年的7个体育生,一模成绩全部过了本科线。凭着优秀的体育高考成绩,这些孩子有了触摸更高层次高校的机会。”

“不放弃,是田径场上的‘无限游戏’”

如何从普通学生中发现体育苗子?刘彦北有着自己独特的选人标准。

他从体育课、校运动会入手,观察学生的表现,一旦发现有潜力的孩子,就会给予更多的机会锻炼。从进入观察梯队,到入选校队,每个孩子都要经过长达半年的考察期。

“体育生不是差生,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敢拼敢闯的品质。”刘彦北表示,培养体育生,就是要培养拥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学生。

“我的学生,高中以前基本都没有进行过专项体育训练,转换体育生的赛道,既要兼顾文化又要拼体育成绩,必然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刘彦北说,为了让孩子们在体育赛道上走的稳健,他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阶梯式”训练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能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每周6天、全年无休的常态化训练与寒暑假特训相结合,配合学校的“心理建设-伤病防护-文化辅导”三维保障机制,确保每位体育生都能稳步突破瓶颈期。

“不放弃,是田径场上的‘无限游戏’。”刘彦北将这种体育精神渗透到训练场。他带着孩子们突破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考前脚踝受伤,停训1个多月,教练的鼓励和陪伴,让我咬牙度过焦虑期,最终拿到了138分的成绩!”“我们7个人,实心球全部满分通过!”“800米赛场,我跑出了最好的节奏!”……这些闪耀时刻的背后,是教练组1000余个日夜的坚守,更是“不放弃”体育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全校托举,细琢方能珠玉成”

2024年,刘彦北培养的优秀体育生金宇,在南师大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了教练团队的一员。

“当我重回高中校园,忍不住惊叹,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就有了全新的模样。”金宇说,学校铺设了全新的跑道、建设了专业的力量训练房,体育馆也焕然一新,体育生的训练环境全面提档升级。

据了解,近年来,学校不断升级体育设施,构建起“选苗-育苗-助跑”全链条培养机制。校田径队从最初4人小队到如今22人的精锐之师,从区运会10次折桂到省级赛事展露头角,数字见证着这所“南京市体育特色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当看到毕业生选择回归母校执教,我更深切感受到体育育人的传承力量。”校长汪菁表示,细琢方能珠玉成,六十六中会全力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学校通过“文化筑基+体育强魂”的双轨模式,让田径场成为梦想起飞的航道。当体育精神与教育初心同频共振,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榜单上的捷报,更是无数个“江钰庭”们的破茧成蝶——这,也是六十六中适应教育的应有之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艳玲)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