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建筑行业绿色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如何既能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同时又能在工程中使用更多的建筑垃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砼行未来项目团队针对临时道路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施工场地可循环利用的绿色裴配式临时道路硬化板”。该创新成果已在徐州中业慧谷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完成试点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现浇混凝土临时道路存在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大、使用性能不稳定、施工周期长等行业痛点,同时在预制板中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双轮驱动机制,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一成果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项目团队在实地调研期间发现,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临时道路在工程竣工后,因后期绿化等配套工程施工需要往往被破碎拆除,这一做法不仅产生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为突出的是,这类现浇临时道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早期开裂、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车辆通行效率,进而拖慢了整体工程进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城市更新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筑垃圾产生量呈持续攀升态势,而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矛盾亟待解决。

为有效解决这一工程难题,项目团队在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与深入调研,最终确立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与“装配式快速施工技术”两大创新研究方向,并系统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工作。从建筑垃圾的分选处理、再生骨料制备,到预制构件的材料配比优化与力学性能提升以及预制板尺寸,再到模块化拼装节点的可靠性验证,团队对每个技术环节都进行了严谨的科学实验与工程验证,历经近两年百余次的试验,最终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申请了绿色裴配式临时道路相关的一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施工场地可循环利用的绿色裴配式临时道路硬化板”已获得授权。





经过严格的现场试验与工程验证,“施工场地可循环利用绿色装配式临时道路硬化板”已成功通过各项性能测试。实践表明,该产品不仅能完全满足重型施工车辆的荷载要求,更具备优异的可周转使用性能,可实现5次以上的重复利用。基于当前研究成果,项目团队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期待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推广这一绿色施工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案例,助力全球绿色建造技术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