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智造”邂逅田园诗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开启产教融合新实践
2025-04-30 16:2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稻浪翻涌的田埂上,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近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与溧阳市南渡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党支部联合举办的“红链赋能青春志,产教共筑振兴梦”五四青年节校地共建活动在南渡镇圆满落幕。这场融合党建引领、产教对接、文化体验的沉浸式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搭建起触摸乡村振兴脉搏的实践平台,更以“红链”串联起校地协同发展的新图景。

党旗领航:红色阵地架起校地“连心桥”

30余名师生党员走进南渡园区综合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在沉浸式党建展厅中触摸地方发展脉络。从非公企业党建创新案例到乡村振兴路线图,展厅内详实的史料与数字化展陈,生动展现了“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的南渡实践。“这里既是党建阵地,更是校地资源对接的枢纽。”南渡镇党委组织委员汤洋表示,双方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构建“理论共学、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长效合作机制。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当属“青年HR”聘书颁发仪式。法斯特、宜热等四家企业代表从汤洋手中接过聘书,标志着首批学生将走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实战。“让大学生提前接触人才管理一线,既是职业素养的淬炼,更是产教融合的创新突破。”智能装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雪坦言,这种“把课堂搬进企业”的做法,正是破解“就业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一步。

产教共振:双向赋能激活振兴“新引擎”

现场还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随着“智能装备学院校外实践基地”铜牌亮相,校地双方正式缔结“党建+产教”战略伙伴关系。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尤其聚焦南渡镇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定向输送“懂技术、知农情、能吃苦”的复合型人才。

在三乔智能、法斯特等龙头企业走访时,师生们直面行业前沿: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跳动数据……企业负责人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等话题与师生热烈交流,现场碰撞出多个技术改进金点子。“没想到课堂上学的控制理论,在这里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率提升!”机械专业学生李同学兴奋地说。

青春筑梦:多维体验厚植“乡土情”

从历史走向现实,从车间迈向田野,活动特别设计的文化体验环节成为点睛之笔。在稻香文化馆,师生们沿着“农耕文明—生态农业—数字农创”的时间轴,触摸南渡镇千年稻作文化的传承密码;走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庆丰村,连片的彩色稻田、错落有致的民宿集群、活力迸发的创客空间,让“乡村振兴”从政策文本化作可见可感的实景课堂。

在稻田趣味运动会上,同学们分组开展趣味拔河、接力赛跑等互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需要协作,还要轮流担任队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队伍,以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同学们在游戏中默契协作,尽情享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活力。这不仅是场运动会,更是一次身份的破圈——让“00 后”大学生在泥土中感知乡村,在协作中理解振兴。

长效深耕: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

“此次共建不是终点,而是校地协同的新起点。”活动总结会上,双方负责人共同勾勒未来蓝图:依托实践基地,年内将开设“乡村振兴先锋班”,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共建博士服务站,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开展劳动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一系列务实举措,标志着校地合作从单一活动走向体系化、机制化的深度融合。

当暮色降临庆丰村,年轻的身影仍在稻田边记录调研数据,企业HR与学生围坐交流职业规划……这场跨越校园与乡土、课堂与车间的青春之约,正以“红链”为纽带,编织出产教融合的壮美画卷。正如智能装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雪在揭牌时所说:“当青年学子的职业理想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就能孕育出最富生命力的成长故事。”(文/陶溢 沈彩丽 摄/岳增飞)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