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园林毓秀书香致远 适应教育赋能成长
2025-07-03 16: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在南京幕府山与玄武湖交相辉映之处,坐落着一所底蕴深厚的省三星级高中——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园林式书香校园”,这里春樱夏藤,秋桂冬柏,四季流转皆是景。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它秉持“适应教育”理念,悉心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程式”。从深度课堂改革到鲜明艺体特色,从名师智慧引领到精细人文管理,这所有着67年历史的老校,正焕发着蓬勃的青春光芒,谱写着育人新篇。

园林雅韵,四季皆景润心灵​

六十六中的美,是流动的四季诗篇。步入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的校园,仿佛置身精心构筑的江南园林。春樱烂漫,如云似霞;夏藤如瀑,绿意盎然;秋桂飘香,沁人心脾;冬柏苍劲,傲然挺立。四季流转,景致各异,在朝夕相处中无声地涵养着学子的审美情趣。

比自然之景更吸引人的,是校园里无处不在的书香。在后花园,竹林掩映的石桌石凳旁,常可见学生们或诵读诗词,或研讨课题,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在此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便利的交通更是为这所校园增添了几分魅力,地铁1号线、3号线和十余条公交线路直达校门,无论你家住城市何处,都能便捷抵达这片求知的乐土。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区市文明单位、省市平安校园、南京市园林式学校、南京市智慧校园、南京市节水型校园等荣誉称号,是一所实力与颜值并存的魅力校园。

设施完备,多元空间促成长​

教育离不开环境育人。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打造现代化学习与生活空间。所有教室均配备空调和智能多媒体教学系统,让课堂生动高效,知识的传递更加便捷直观。​

学校特色教学场所一应俱全:培养创新思维的创新实验室,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的通用技术实验室,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能进行电视节目录制的专业演播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体艺设施同样丰富,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每天都有艺术课程开展,让同学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提升素养;标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和羽毛球场,保障孩子们每天锻炼一小时,助力身心健康发展。

书香空间更是学校的一大亮点,藏书10万册的图书馆、容纳200多人的阳光阅览室,在这里,浓郁的书香如空气般弥漫,滋养着每一位学子的精神世界。

对于住宿生,学校提供4-6人间宿舍,空调、卫浴齐全,营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食堂是南京市A级食堂,每周公布营养菜谱,全力守护孩子们的饮食健康,让学习生活充满甜蜜滋味。

适应教育,尊重差异育英才

“适应教育”是六十六中的办学灵魂,核心是“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重点聚焦三个维度:“适应今天的学习”,让学生扎实学业基础;“适应自我的变化”,帮助学生在青春期建立健康人格;“适应未来的发展”,助力学生在多元社会中立足。​

为践行这一理念,学校实施“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分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此外,学校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构建“人文奠基、科技赋能、艺术润心、实践强能”的课程体系,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基础上,每学期开设近20门校本选修课,如剪纸、健美操、趣味生物等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发展,让潜能得到全面自由的释放。

师资雄厚,匠心筑梦引航向​

教师是“适应教育”的播种者。六十六中的沃土,滋养着一支精业笃行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144人,其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斯霞奖”获得者1人,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2人,省劳动模范、市区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70多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培养,通过打造“党建+”品牌,推出“党员示范课”,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建“好学致远 E起学习”工作室,以党建引领教师成长;倾力打造“致远课堂”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探索“走出去”与 “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开展共同听课、深度教学磨课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形成了“教师共研、学生受益”的良性循环,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助力学子攀高峰​

六十六中的教苑,涌动着创新的春潮。步入这里的课堂,便能感知教学智慧的悄然嬗变。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化身为学习的引路人、活动的组织者、成长的促进者。“有声有色”的研讨式集体研课,让智慧在碰撞中闪光,真正践行了“功夫深植于备课沃土,风采绽放在课堂枝头”。

比角色转变更深切的,是对每一株“新苗”的悉心呵护。学校通过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详细记录成长轨迹,制定专属学习方案,真正做到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起点和发展潜力。分层滴灌,只为让不同禀赋的生命都能汲取最适合的成长力量。

为这方育人苗圃倾注心血的,是精细管理织就的温情网络。学校将教学常规的落实视为重中之重,管理层早六晚九,班主任起早摸黑,课任老师任劳任怨,校工温情服务,全校拧成一股坚韧的藤蔓,只为托举每个孩子“往前稳稳地多走一步”。近几年高考推进率年年攀升,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2025 高考,一本达线人数,达线率,本科达线规模与占比,皆突破历史记录。不少入学时成绩靠后的学生,经过三年努力,成绩大幅提升,冲进前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学校的实力。物理方向的一位学生,中考551分,压线进入66中,全市排名在3万多名,在今年高考中,成绩为579分,超一本线60多分。历史方向的一位学生,中考562分,全市排名近27000名,今年高考成绩为562分,超一本线25分。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这是了不起的推进率,这些成绩见证了莘莘学子披星戴月的拼搏,见证了师者春风化雨的坚守。

艺体教育,书写特色育人答卷

在六十六中,艺体教育不是“加分项”,而是“必修课”,旨在让学生找到除成绩之外的自信和热爱。

艺术教育方面,每个学生每周都有美术、音乐必修课;体育教育同样出色,作为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田径、羽毛球是强项,田径队连续五年省体育高考100%合格,2024年几位学生考入了中南大学等名校,2025年7名队员全部达本科线,最高分突破145分;培养出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每天大课间,操场上热闹非凡,跑操、跳绳、打球等活动全员参与,校园体育节、班级联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尽情展现青春活力。

选择六十六中,就是选择一片深耕细作的沃土:这里有园林般的诗意栖居,有书香浸润的成长氛围,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更有一群为学生成长全力以赴的筑梦人。在这里,每一颗种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愿你在这片土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三年时光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艳玲

标签:
责编: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