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南京市金陵中学②】师资篇 | 以宏阔的格局,打造教师队伍建设新样态
2025-07-04 10:5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李睿哲  
1

5月19日,在“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前,由南京市金陵中学主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协办的心理博览会,在金中新街口校区与江心洲校区同步拉开帷幕。

从校园自画像展板上留下的笑脸,到解忧杂货铺前朋辈间的开导与鼓舞,再到指压板游戏带来的欢声笑语,千余名师生通过积极互动,探索自我、疗愈心灵、联结情感、展望未来。有同学感慨:“原本平时不好意思说的烦恼,突然看到这么多同学回应,瞬间轻松了!”

也正是这样一场活动背后,凝结着金中心理教研组教师们的智慧和汗水。

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从学知识到学以成人,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高度”、影响着学生的未来。金陵中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始终追求“内外兼修”:涵养“师德”,做有理想信念的金中教育人;提升“师能”,做精业善教的学生引路者;锐意“创新”,做追求卓越的教育实践研究者。

争做“大先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鲜明底色

如何为金陵中学的教师画像?DeepSeek给出的5个关键词,分别是:学术严谨、人文底蕴、儒雅亲和、与时俱进、责任担当。而今年85岁的金中老教师张赞阳眼中,金陵中学的教师们则有更为具象的一面:“虽然粉笔灰染白了头发,但我们在无数年轻人的生命里播下了知识的火种,我们为自己鼓掌,我们都是时光的雕刻家。”

85岁的金中老教师 张赞阳

播下火种、雕刻时光,恰恰也是江敏和苏华的写照——

曾获评“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的金中教师江敏,2018年时前往新疆支教。在伊宁,江敏的课堂总是开放的,校内外的老师们常开玩笑:“江老师的每堂课都是公开课,她的徒弟遍布伊宁。”

江敏

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的金中心理教师苏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心独白:“我们不仅在帮孩子解决‘今天遇到的问题’,更是帮社会化解‘未来潜在的隐患’。教书育人,是对社会的‘明天’负责。”

坚守“学生至上”,对家庭、时代和国家负责,这是金陵中学固有的风貌,是金中教师队伍最鲜明的底色,更是建校137年来,学校历久弥新、身处国内基础教育第一方阵的力量之源。

南京市金陵中学老校长 岳燕宁

去年9月4日,德高望重、备受爱戴的金中退休老校长岳燕宁受邀重返校园并带来一场精彩讲座——《谈谈青年教师的成长》。

老校长娓娓道来:“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三术’:学术、技术和艺术。”他回忆道,有张经常出现在物理课上的小球弹跳照片,是20世纪80年代由金中物理组教师们运用相机频闪制成的。

“那个时候,老师们自己设计实验、自制教具,得到全国物理界同行的好评。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在专业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革新的老师,才教出了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获第53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专项一等奖的华演、在校时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演示汽车模型的南京大学教授谢臻达,都是其中的代表……”岳燕宁说。

翻阅校史卷轴,不论岳燕宁、张赞阳,还是江敏、苏华,一代代金中教师都在努力成为时代需要的“大先生”。大先生者,必有“大”之思想、“大”之气魄、“大”之格局,必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多管齐下同发力,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拔节成长

师资队伍基础好是金中的优势,既如此,如何在高原之上起高峰?

金陵中学给出的答案,是“五线并进”——以名师示范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生活品质;以多样化平台,促进教师内驱式学习;用系列化比赛评优,激发教师自主性发展;通过开展日常化教研,促进学科共同体发展;同时,借助举办“行知杯·生命课堂”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以赛促学。

拿“多样化平台促进教师内驱式学习”来说,“青蓝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师徒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去年9月6日金中2024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会上,金陵中学校长夏广平开门见山地表示,“拜师结对”在金中已有百年传统,随着“一校两址”(新街口校区、江心洲校区)启用,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如今“青蓝工程”更显重要。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夏广平

正是基于学校的极度重视,全校12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3名正高级教师、34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开设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的6名教师,成为了金中师资队伍建设向顶峰冲击的“引擎”。随之而来,是青年教师之间比学赶超氛围的强化、教研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和教学水平、育人理念的不断“刷新”。

在金中,“新生代”教师赵晓雪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是妥妥的学霸。她的课堂风趣且细致,总能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为了将课上好、设计出便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原创实验,赵晓雪更是在实验室奋战至深夜,最终斩获“行知杯·生命课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王泽扬

去年12月6日,第十二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活动现场传来喜讯。金陵中学教师王泽扬摘得最高荣誉——“最优秀选手”称号。“虽然课题难度极大,但我并非孤军奋战,此前曾获‘最优秀选手’称号的徐美松、王友伟两位老师全程关心,加上数学教研组老师们的真诚建议,让我收获满满、信心十足。”王泽扬感言。

得益于教师培养工作的全面部署、系统推进,近年来金陵中学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各类教学评比和大赛中均有不俗表现——51人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90人次获南京市级一等奖、30人获江苏省级一等奖、28人国家级一等奖。

链接校外资源,不断延展师资的广度和高度

学校虽有围墙,教育却无边界。这句话在金陵中学还有一层涵义,那便是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链接校外资源,不断延展师资的广度和高度。

今年3月1日,南京大学“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一期成果汇报会暨二期启动仪式在南大仙林校区举行。为了让更多优秀的金中学子走进世界顶尖实验室、跟随一流导师参与科研,第二期“南小桥”项目不仅将入选学生增加到51名,聘请的导师也由原来的17位壮大到22位。这些导师悉数来自南大,专业背景涵盖了理工、社科、人文旗下的多门学科,形成了一支多元化综合性的顶尖学术指导团队。

启动仪式上,代表导师团发言的南大新侨学者刘颖,也是金中校友。在感谢母校教师谆谆教诲之余,她更代表第二期导师团给学生们送上祝愿,“我们会守护你们在科研探索路上生长的勇气,助你们在科学浩瀚的海洋中成为照亮时代的浪花。”

刘颖

再看金陵中学与东南大学继“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后,在“高中-高校”协同育人项目上进一步深度合作的典范之作——“吴健雄班”。该班师资阵容同样“顶流”:东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金中2005届校友顾青瑶担任专职班主任,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金石出任“吴健雄班”名誉班主任,此外,由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院长、金中2000届校友游雨蒙和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担任专任教师。

伦敦大学学院Paul Longley院士

事实上,链接社会师资的可能性还远远不止这些。去年11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地理学科普进中学系列活动”在金陵中学举办,英国伦敦大学学院Paul Longley院士为金中师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与Paul Longley全英文交流的金中学子,令这位英国教授直呼“Very Good”。

包括Paul Longley院士在内,眼下,已有越来越多校外专家、学者,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进入金陵中学教学资源池,在与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激发出金中教师更为强劲的教学内驱力——新时代下,打造教书育人的新样板,舍我其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通讯员 顾健 马楠 曾亚莉

标签:
责编:葛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