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足迹”研学班结业式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来自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的嘉宾,以及陆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师生代表近100人参加。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足迹”研学班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研学班行程涉及周恩来少年的乡土浸润、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两次南京谈判分别推动国共二次合作与民主建国的努力、推动民族团结与边疆建设等重大事件发生地、纪念地。研学期间,八位同学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在一周时间内,行程万里,途径淮安、西安、乌鲁木齐、石河子、胡杨河、南京等6座城市,联学沿途的西北工业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了40多场研学活动。

结业式上,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韩晓梅致辞,从“融贯了一个主题”“体现了一种精神”“激发了一种力量”三个方面概括了研学班的取得的成果,认为这些丰硕的研学成果必将激励青年学生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谱写最美的青春篇章。同时,期待研学班成功举办为新的起点,继续与各红色场馆紧密协同、携手并进,用好用活各类“大思政课”资源,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研学班全体成员以《破壁思源承总理风骨,铸魂砺行显青年担当》为题,以周恩来青年时代诗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导引,深情讲述了通过研学对周恩来卓著功勋、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伟大风范的感悟。

红色场馆蕴含着丰富的“大思政课”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结业式上,来自周恩来纪念馆的高萱老师、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邹楷旭老师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红话筒”政治理论宣教团的刘晓彤同学,分别以《西花厅不灭的灯光》《“延安的怀抱”》《“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为题进行了“场馆里的思政课”示范教学。同时,现场还发布了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携手周恩来纪念馆开发的“学习周恩来 成才担大任”系列课程。
结业式上,南京理工大学关工委副主任王大勇向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原主任张亚青同志颁发讲师团聘书。张亚青、王大勇和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祁素娟、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副馆长盛军、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珩向各学段学生代表赠送周恩来相关书籍。(冯毅 朱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