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见字如面|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志远:以国防铸魂 以校史铸志 以奋斗铸青春
2025-09-18 17: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编者按:笔墨传情,见字如面。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学校的书记、校长们用书信开启“开学第一课”,用文字传递教育的温度、思想的光芒。愿这一纸书信,成为莘莘学子前行路上的星光与力量,陪伴同学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志远

亲爱的2025级同学们:

迷彩辉焕,青春鸿猷。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时代强音,不仅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从开国大典时“万国牌”装备到如今全部国产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用80年时间书写的复兴答卷,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国防的敬畏、对和平的捍卫。

这份记忆,与我们脚下的南京城,紧密相连,刻骨铭心。近期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国人在那段黑暗历史中的顽强挣扎与坚贞不屈。可以说,如今“南京照相馆”早已不是某一家具体店铺,它已然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的复兴大业之中。

而你们选择就读的金陵科技学院,不仅承载着南京的历史厚重,更孕育着一代代金科人“艰苦奋斗、敢想敢做”的精神基因,这些都藏在学校60多年“与国家同频、与南京共生”的发展历程里。从2002年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与金陵职业大学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到2005年正式成立,再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在今年成功入选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与时代同频、与南京共生”的坚守。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金科人,该如何握紧这根接力棒?在此,我想从“知、行、志”三个维度,给大家提三点希望。

第一,要“知史明责”,从历史深处读懂“家国大义”。校史馆里朱刚校长白手起家的故事,陈列着的早期师生手工制作的教学模型,又或是毕业生从国防一线寄回的感谢信,都让人感动。这些史料背后,藏着一个朴素的真理,个人的成长,永远与国家的命运同频;学校的发展,始终与时代的需求共振。就像校训“厚德兴业”告诉我们的,“厚德”是底色,要求我们胸怀家国、坚守道义;“兴业”是担当,要求我们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我们培养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学者,而是能为南京造装备、为乡村解难题、为国防献力量的实干者。

第二,要“笃行实干”,以专业所长扛起“时代担当”。你们将要学习的专业:电子信息,未来可能参与芯片、通信技术研发,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土木工程,未来可能参与各类工程建设,筑牢国家基建防线;管理学,未来也能在促进科创模式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光发热。专业无谓好坏,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格局。我校2019届毕业生罗响,坚定“为中国智造献力”的目标,毕业后成为一名智能制造研发工程师,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获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在给老师的信里写道,“在学校学的每一行代码,都成了今天为智能制造赋能的底气”,这就是“笃行实干”的意义。

第三,要“立心铸魂”,以军训为起点涵养“精神品格”。军训的意义,远不止于锻炼体魄、训练队列,更在于让你学会“坚持”,明白“纪律”的意义,懂得“集体”的力量,理解“国防”的意义。站好军姿,是在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整理内务,是在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当你们穿上迷彩服,与同学并肩训练时,就会明白,国防不是军人的“专属责任”,而是每个公民的“共同义务”;当你们唱响军歌,感受那种激昂的氛围时,就会懂得“家国”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行动去守护的信念。希望大家以军训为起点,把“迷彩精神”融入大学生活,心怀家国、服务社会。

同学们,你们这代青年,生逢一个需要强大国防、需要优秀人才的时代,也生逢一个给你们机会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时代。

最后,祝愿大家在军训中收获成长,在大学里不负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你们这代人的精彩!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