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润童心 乡土赋成长
2025-11-25 17:32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稻浪翻金,桂香浸衣,坐落于玉祁街道的无锡市玉祁中心幼儿园,正被秋日的乡野气息包裹。这里既有田埂间的自然野趣,又沉淀着礼舍老街的历史肌理,幼儿园便依托这份独有的乡村特质,以“自然”为脉络,打造出满是乡土气息与自然意趣的博物学习空间。“自然赋能资源、环境赋能课程、空间赋能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此刻化作最生动的实践。

11月11日,一场以“乡土赋能: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主题的学前教育活动在此启幕。这是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无锡市玉祁中心幼儿园承办的乡村学前教育专题暨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展示活动。分享其如何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丰富的自然生态,生成为“乡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与“万物共生的无界课堂”的实践智慧,全方位呈现学前教育“乡土+科研+实践”的融合成果。初冬暖阳中的泥土、稻穗、树枝、老砖、芝麻饼都成了“活教材”,在“百草园”里“一草一木一世界”实践叙事,孩子们把乡野清风都笑成了成长的旋律。

场景一:在自然游戏场乡野拾趣

秋日的阳光刚爬上幼儿园的屋檐,“乡土▪游戏”环节就拉开了序幕。草地上,孩子们蹲在木架前,把松果捧在手心细细摩挲,细数着鳞片般的纹路惊呼“像小菠萝”;有的踮起脚尖凑到稻穗前,深深呼吸:“哇,这是阳光的味道!”还有的孩子把银杏叶、梧桐果摆成小笑脸,用黏土固定在木板上,专心制作“秋天的名片”……每一个自然物件都成了游戏道具,每一次触摸都藏着对季节的感知。操场间,小骑手们骑着三轮小车穿梭在狭长的“田埂”,车斗里装着沉甸甸的稻穗、饱满的花生,车轮碾过地面的“咕噜”声与笑声混在一起,“骑行伴农收”的游戏让活力满溢,交织成乡野间最动听的旋律。桂花树下,孩子们忙着布置“喜鹊来了”博物小站,认认真真地把稻穗、玉米粒装进小木匣,小心翼翼地挂上桂花树,“这样喜鹊就有粮食吃啦”,乡土的温情在孩子心中悄悄传递。

场景二:在多元博物馆乡韵寻根

“乡园▪研学”环节跟随孩子们的脚步转入乡土博物馆,探索的热情从“触摸自然”转向“对话历史”。在礼社老街的博物馆里,他们化身“老街小创客”,用老街砖缝里捡的碎瓦片、掉落的木渣,搭配彩泥做“迷你老街模型”;戏曲博物馆内,穿起小戏服的孩子们有板有眼地学走台步,咿咿呀呀地哼唱歌曲,虽然略显稚嫩,却在眉眼间传递着深厚的戏曲底蕴,引得围观的参会者连连拍手。最受欢迎的是泥人博物馆的“泥巴魔法”,孩子们撸起袖子,把硬硬的黄泥巴揉软、捏圆,把玉米、稻穗等自然材料当成小饰品进行装扮,一个个带着笑脸的阿福阿禧憨态可掬、灵动自然。

场景三:在烟火体验场乡食飘香

“乡风▪游历”环节让参与教师一同沉浸乡韵之中。烟火气最抚童心,“乡味美食街”上的吆喝声、柴火声、笑声早已交织成一片热闹的乐章。孩子们有的在菜畦里挖山芋,有的在灶台旁做大饼,有的在洗洗切切,为烧一锅咸肉菜饭备好食材……当冒着腾腾热气,混杂着山芋的焦香、大饼的麦香、菜饭的咸香弥漫在整个校园时,孩子们满足的笑容瞬间漾满脸庞。叽叽喳喳地分享:“这是我和小伙伴一起烧的菜饭,放了园里种的青菜!”“您尝尝这个山芋,是我自己挖的,特别甜!”孩子们脸上熠熠生光!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称赞:“最好的乡土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乡野里游戏,在游戏中享受生活,爱上家乡。”

这场省、市、区教研、科研力量联动的展示活动,以“三级联动、协同赋能”的模式,将乡村独特的资源转化为内涵发展的核心动能,让“乡园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乡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或许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是捧着松果时的专注,是骑行运粮时的畅快,是捏泥巴时的创意,更是尝着家乡味时的满足。当乡土成为游戏的舞台,当乡韵浸润着童趣,乡村的孩子终将与这片沃土上,共生为带着田野芬芳与文化温度的模样。(谢飞君  吕颖  汪鑫鑫)

标签:
责编: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