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位 “企业班主任” 上岗!金陵科技学院校企协同护航学子成长
2025-11-27 14: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11 月 26 日,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科技楼报告厅内掌声阵阵,“企心育匠 护航就业”企业班主任聘任大会在此隆重举行。137 位行业大咖接过聘书,正式成为该校“企业班主任”“就业护航大使”,与校内班主任携手构建“校内 + 校外”双导师育人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产业动能。

校党委书记刘志远出席大会并讲话,全体校领导、受邀企业班主任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政中层干部及师生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超有意义的校企“牵手仪式”。大会由校长季赛主持。

137 位“新老班”到底有多牛?

本次共有137位优秀企业家等受聘!在热烈的掌声中,全体校领导为企业班主任颁发“企业班主任”“就业护航大使”聘书。据了解,这些企业班主任既有各行业的优秀企业家,更有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未来,他们将带着满满的行业干货与工匠精神,做金科学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助力大家成长为“懂理论、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大连三仪集团副董事长江庆国作为企业班主任代表发言,一句“结缘金科院,源于一份感动与信任”,瞬间拉近彼此距离,也让在场师生感受到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满诚意与担当。园艺园林学院党委副书记甘黎明则带来了“实战经验包”,分享了学院近五年校企协同育人的亮眼成果,为全校推广这项工作送上了超实用的“参考手册”。

作为一项试点近十年的育人创新举措,金陵科技学院企业班主任制度此前已在动物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先行实践。学生工作处处长汪如春介绍,此次全校推广,旨在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政策要求,通过聘任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搭建“企业- 学校-学生” 三位一体育人平台,打通“培养—实践—就业”全过程教育链,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轨产业前沿。

激活育人效能,金科院这样发力!

校党委书记刘志远在讲话中回顾了学校从升本、升硕到获批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跨越发展。他以三句话表达了对企业班主任、二级学院和金科学子的期待与嘱托:一是期待企业班主任用行业智慧点亮学子前程。相信企业班主任的加入定会让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壤更加肥沃,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二是希望各二级学院既要做好企业班主任的“服务员”,也要成为“管理员”,通过企业班主任的深度参与,实现人才培养“思政教育-产业实践-就业服务”闭环;三是鼓励同学们珍惜机遇主动求教,实现成长路上的“弯道超车”。要将企业班主任传授的经验智慧,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能力,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检验真知、锻炼本领,努力成长成才。

季赛则聚焦“如何把好事办好”,就深入推进企业班主任工作提出三点“硬核要求”:一要聚焦“校”之发展,为一流应用型建设注入动能。要进一步优化选聘、培训、考核机制,推动企业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将校企协同优势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和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优势;二要锚定“人”之成长,为学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要依托企业班主任把企业优质的岗位需求和最新的行业动态带进校园,帮助每一位金科学子都能走稳走实就业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三要立足“产”之需求,积极推动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要努力形成“学生成才、企业得益、学校发展”的多赢局面,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企业班主任“上岗第一课”

聘任仪式落下帷幕,但校企协同的“交流热潮”才刚刚开始!企业班主任分组打卡了校史馆与金科创客汇,沉浸式感受金科的办学底蕴与发展成就,解锁学校的“育人密码”,为当好“老班”做足准备!

企业班主任分组参观校史馆

各二级学院随即趁热打铁召开企业班主任座谈会,大家围绕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高频关注话题”深入探讨、交换思路,碰撞育人“新火花”!

企业班主任座谈会

从制度构建到实践推进,从试点运行到全校推广,企业班主任制度是金陵科技学院推动思政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更是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有益尝试。当前,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企业班主任制度的全面实施,既是落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产教融合办学体制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精准契合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需求。

137位企业班主任的加入,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起点,更是金科学子成长的“新buff”!学校将以此次企业班主任聘任大会为新的出发点,携手企业、凝聚师生合力,深耕校企协同育人领域,通过“校内+校外”双班主任护航模式,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助力金科学子夯实理论基础、培养企业思维、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成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用得好、站得住、有作为、受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柳文 王姝)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