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 国动显担当丨人防工程里的民俗馆,为乡愁安个家
2025-11-27 17: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李嘉伟  
1

一排排纺车、一架架织机、一件件农耕器具——这些承载着记忆的老物件,安静地陈列在南通崇川区盘香沟社区的一处地下空间。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馆,前身是一处闲置的人防工程。

盘香沟民俗馆位于南通市崇川经济开发区世纪新城一期,是一个由安置小区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文化空间。从战时防护到文化传承,其见证了人防工程服务民生的功能蜕变,也成为南通国动办推动“平战结合”理念的生动实践。

地下空间变身记

世纪新城一期是拆迁安置小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被城市化浪潮推入城市的原农村人口。小区建成后,人防工程使用率低,闲置严重。面对这一问题,当地国动办创新思路,推动将安置小区人防工程移交给当地社区管理使用。

社区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将世纪新城一期人防工程改建为盘香沟民俗馆。这一转变,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创造了一个承载集体记忆的公共文化空间。

万件藏品里的乡愁记忆

盘香沟民俗馆占地面积达8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着近万件老物件。这些藏品都是当地居民捐赠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记录了南通地区近百年的社会变迁。

展馆分为农田耕作区、老宅堂屋展示厅、旧居卧室展示厅等10个主题展区。从轧花车、纺纱车到织布机,民俗馆完整保留了当地纺织业的发展脉络。

“这台织布机就是我家的,搬迁前我还经常用,看到它就像看到了‘过去’。”年长的居民站在馆内,向记者介绍着老物件的用途。

从民俗传承到国防教育

在民俗展示的基础上,盘香沟民俗馆还拓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实际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围绕珍贵的军事图片和老物件,向年轻人普及国防知识。

展馆四周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珍贵图片和文字简介,既有50、60年代民兵训练的老照片,也有各种各样关于部队的实物,有老发报机、电话机、模拟炮弹、教练弹、各种军功章等,还有天宫二号、玉兔号、辽宁舰、歼15等反映新时代成果的模型,让参观者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盘香沟民俗馆已成为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年均接待观众超过万余人次。馆内还设立了韬奋书吧,定期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盘香沟民俗馆作为人防工程同时也是南通市国动办每年夏季设立的纳凉点之一,向市民免费开放。从防护空间到文化阵地再到夏季纳凉点,人防工程正以多元方式融入城市生活、服务民生需求,展现着“平战结合”的生命力。

标签:
责编: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