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亮医路,文化润泽心灵!南京医科大学第二十二届校园读书文化节圆满落幕
2025-05-22 14:1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一位良师、一本好书,纸墨飘香的世界,共享文心相契的喜悦!”5月20日晚,一幕幕师生共读的画面,一个个从经典出发演绎时代回响的精彩阅读节目,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十二届校园读书文化节活动推向高潮。

浸墨香汲取信仰力量,阅经典涵养时代新人。学校坚持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将阅读融入课堂内外、社会实践、临床一线,教育引领学生将阅读从“行为”拓展为“医者的修行”,连续22年、7000多场读书报告会、9万多篇读书笔记、7000多篇调研报告、100余册学生美文集……记录着南医师生阅读的岁月,也传承着书香校园的“精神火炬”。

墨香启心,阅品经典风华

“贪嗔痴慢,到头来只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红尘颠倒处,唯有守住那盏不灭的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然,方能抵御外界的纷扰与诱惑……读书报告会上,学校天元书院“从游伴读”的导师、学校机关党委书记张爱林老师带领学生们借一曲《好了歌》再品“红楼”盛衰百态,听人性深意独白。

“从游伴读”是学校天元书院于2023年发起的“天元悦读计划”的子项目,邀请伴读导师领读,同时招募8-10名同学加入导师的读书小组,结束时考核同学们的阅读成果。此外,还设置“自主阅读”项目,学生每学期选择1-2本书目开展阅读,每月举办“一会·一展 ”即读书分享会,读书作品展。

长期以来,学校秉持“书香”“医脉”相融,“通识”“专识”并重的育人理念,遵循医学生成长规律,精心定制阅读书单,引领学生完成渐进式、阶梯式阅读,体悟修身、齐家、治学、为医。同时,在必读书单基础上增设医学人文与生命关怀、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医学史与疾病叙事、智能医疗等符合医学生成长需求的定制书目,同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红楼梦”等50多门通识类选修课,大力推广经典阅读,让医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养分,找寻学医初心、坚守为医之道。

文韵铸魂,深悟信仰内核

“97岁高龄的曼热亚木奶奶数十年坚持做好事、视国旗为生命的沙克勒江爷爷坚持13年如一日在家中小院升国旗、不远万里来新疆志愿的援疆工作者……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壮丽画卷。”来自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的那杂开提·努尔买买提现场分享了《石榴花开》这本书的心得体会。分享完后,她和来自“医科石榴籽”社团的同学们用舞蹈演绎出“石榴花开”的文化之美。

从传统经典的系统性研读,到读书心得的情景式演绎,学校将阅读全方位融入医学生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的意义,不止于文字间的平仄韵律与辞藻之美,更在于从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汲取养分、传承文明、筑牢信仰。

“云诵读”、名家阅读分享会、书评大赛、书香宿舍、“借阅之星”评选、校级读书报告会……第二十二届校园读书文化节活动启动以来,学校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5000余人次参与,形成了“院院有特色、人人享阅读、月月读好书”的书香南医浓厚氛围。

从“云诵读”的科技赋能到“书香宿舍”的生活浸润,从“真人图书馆” 里的师生共读到 “朗读亭” 里的声线传递,学校创新拓展多元化的阅读载体,以书香为媒,让典籍里的文明基因、红色血脉与时代精神在书页间流动传承,将医学人文精神深植学生心田,点亮信仰之光。

书香致远,践行时代担当

“18岁那年,我走进了南医大;28岁那年,我拖着心超机在长城内外挥洒汗水;今年,我38岁,十年来我们免费筛查了10万余名儿童,行程100万公里,救治了2300多个来自边远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孩子。”聚光灯下,学校心佑工程团队成员、第二附属医院耿直医生带着学生一起重读《十八岁出门远行》,用行走大江南北的脚步为书中的故事写下南医青年的时代注脚。

知行合一“做大医”,是学校坚持22年不断档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育人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将前期“读好书”“会读书”的行为转化为在实践中敢担当、善作为的实际行动,将阅读延伸到临床一线、工作岗位中,转化为护佑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做既能拿起手术刀,又能扛起家国责的时代新人。

书卷有味,阅读有光。“新时代的医学生,要保持对阅读的热爱,以阅读拓深生命厚度、以思想筑牢精神根基、以信念点亮理想航标,在知行合一中锤炼过硬本领。”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徐珊在校园读书文化节闭幕式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以温润的医学人文精神,立志做胸怀天下的‘中国大医’。”

(通讯员 张彦会 熊潇 杨心婷)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