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劳动教育沃土 培育全面发展新人
2025-05-27 14:0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南通海门红军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以“劳动进课堂、教室、社区、课程、基地、家庭”六大场景模式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劳动进课堂,趣味实践育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深度融合。以“包饺子”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成为课堂亮点。课堂上,老师先耐心讲解包饺子的步骤与技巧,从调馅料到包饺子的手法,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习。随后,大家纷纷动手实践,调馅、包馅,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包出的饺子形态各异,但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包饺子的技能,还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了珍惜粮食的意识。

劳动进教室,绿植科研探生长

结合校园科技节,教室摇身变为“微型种植实验室”。学生分组领取科技种子与普通种子,通过每日浇水、测量、记录观察日志,对比不同种子的生长差异。翠绿的盆栽不仅装点了教室,更让学生在持续观察与科学探究中,感悟生命成长的奇妙,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劳动进社区,服务社会显担当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身着红背心,手持清洁工具,走进街道,认真打扫路面垃圾,清理卫生死角;面对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小铲子仔细铲除。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将社区环境清理得焕然一新。通过参与社区劳动,学生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学会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提升了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为社区环境美化贡献力量。

劳动进课程,技能比拼展风采

学校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分年级劳动技能比赛。低年级学生进行系鞋带、整理书包、剥花生等简单而实用的技能比拼,他们动作迅速、有条不紊,展现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则参与钉纽扣、水果拼盘制作等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学生们各显神通,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这些技能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自信与成长。

劳动进基地,亲近自然悟真知

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基地大棚,开展拔萝卜劳动实践。在基地里,学生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辨认成熟萝卜的特征,掌握拔萝卜的正确方法与技巧。他们俯下身,双手握紧萝卜茎叶,轻轻晃动后用力上拔,不一会儿就收获了许多水灵灵的萝卜。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手实践,体会到从播种到收获的不易,既感受到拔除萝卜时的惊喜与乐趣,也尝到了农耕的艰辛。这次拔萝卜劳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近自然,更让他们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

劳动进家庭,家务田间共成长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布置了个性化的家庭劳动任务。低年级学生以家务劳动为主,他们主动承担起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家务,成为家长的小帮手,在日常家务劳动中学会生活自理,增强家庭责任感;高年级学生则走进田间,参与种植、收割等农事劳动。在田间地头,学生们挥洒汗水,感受着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一步加深了对劳动的理解,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南通海门红军小学通过“劳动进课堂、进教室、进社区、进课程、进基地、进家庭”的系列活动,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更多具有劳动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