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赴青海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6 11:01  来源: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

近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烽火乡音”实践团来到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岗冲村,开启了一场扎根岗冲土地、联结民族情谊、挖掘乡村潜力的实践之旅。

抵达岗冲村后,志愿者们便扎进了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用脚步丈量村情、用交流倾听民声。他们走进回族村民的砖雕小院,看妇女们飞针走线绣出牡丹纹样;探访土族老乡的传统民居,听老人讲述纳顿节里的民俗故事;跟着村干部走遍村里的田间地头,了解青稞、油菜的种植情况和销路难题。经过连日走访,团队梳理出岗冲村的三大特色资源,一是回族刺绣与土族盘绣的技艺交融,可开发具有“岗冲印记”的文创产品;二是村周边的梯田景观与民族节庆,具备发展乡村微旅游的潜力;三是优质青稞、菜籽油等农特产品,需通过包装升级打开更宽销路。这些发现被写入《岗冲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为村内发展提供了贴合实际的思路。

在岗冲中学,趣味体育课和美育课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家乡的美,而课堂内外的互动则让“岗冲骄傲”在心中发芽。

操场上,趣味体育课充满“岗冲元素”,志愿者将土族“轮子秋”的旋转趣味转化为集体跳绳游戏,喊着当地民歌的节奏为孩子们加油;“岗冲好物接力赛”中,孩子们传递印着“青稞穗”“绣花针”图案的接力棒,听志愿者讲“这些身边的宝贝能让家乡变更好”。

美育课上,孩子们用村里的羊毛、秸秆创作手工作品,跟着志愿者一起做文创产品。当得知“岗冲的每一针线、每一寸田,都是最美的素材时”,而他们的手工制品可能成为未来文创产品的时,孩子们的小脸上写满自豪。

“从乡村少年郎到时代新人”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风圳通过游戏、红色歌曲与故事的形式,讲述岗冲人脚下的土地、手里的技艺,都是岗冲的宝藏。课堂上,回族女孩表示要跟妈妈学好刺绣,让更多人知道岗冲的绣品。稚嫩的声音不仅是对家乡的热爱,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实践团与岗冲学校达成初步帮扶协定,团队的调研报告也成了长效帮扶的起点。当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排着队,将一封封手写的感谢信和凝聚民族心意的礼物递到志愿者手中。回族孩子的手工刺绣上绣着“常来常往”,土族孩子的盘绣挂件里藏着“民族团结”的字样,信纸上“我们约定好,一起成长”的稚嫩笔迹,成了最动人的约定。

实践团也将准备好的“民族文化绘本”和“远程学习礼包”交给学校。这些礼物,是实践团持续践行民族团结的动力,更是‘烽火乡音’扎根大地、久久为功的见证。”

此次实践,“烽火乡音”实践团从调研发现到长效约定,从课堂互动到资源对接,用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潜力,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未来,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联结,将持续为岗冲村注入活力,让高原上的小小村落,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独特光彩。(王润滋)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