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印丈量乡土 专业微光照亮基层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暑期实践书写双向奔赴故事
2025-08-11 09:28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    
1

当城市规划图纸邂逅田间稻浪,当建筑模型遇见留守儿童好奇的目光,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青年学生在这个夏天走出课堂,将专业智慧与赤子情怀倾注于广袤基层。数十名学子组成四支队伍,足迹遍布江苏盐城、射阳、东台等地的乡村社区,在“社会服务下基层”的生动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东台市港桥村暑托班里,一场“地下空间科普课”让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城市地下藏着‘魔法管道’,猜猜它们怎么输送能量?”团队成员刘力源和同学们用简易模型搭建地下管廊迷宫,将艰涩术语化作童趣故事。盐城东里村,张嘉妍团队架起手机直播架,将镜头聚焦于挂满枝头的有机猕猴桃和百年醋坊里排列整齐的陶缸,他们热情地向观众推介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讲述山泉滋养的果实与古法发酵的珍品。直播反响热烈,成功为这些乡村好物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

“专业价值在于解决真实问题。”参与海星社区志愿服务的陈加豪深有感触。在渔盐文化深厚的黄沙港镇,他和同学们化身“文化讲解员”,为300余件老物件整理历史档案;担任“民兵装备管理员”,按战时标准清点防汛沙袋、检修对讲机;甚至用透明书膜修补受潮的儿童绘本。每一次细心的整理、每一次认真的清点、每一次用心的修补,都是对“守护一方安宁”最朴实的诠释,也道出了他们投身基层实践的真谛。

在射阳县“柘里有爱”暑托班,周阳团队发现了农村教育的独特需求。面对混龄儿童,他们设计梯度课程:为低年级孩子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玩偶剧,带高年级学生用糖画塑出桥梁结构。“孩子攥着刚做的‘斜拉桥’糖画说长大要当工程师时,我看到了启蒙的力量。”这份力量也延续到助老服务中——邓潘睿团队手绘“智能手机操作漫画”,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胡正蝶团队在社区图书馆助力开设方言导读角,让乡音浸润书香。

如何避免实践成为“一次性帮扶”?学生们用创新方案作答。张嘉妍团队与村委会共建“东里村品牌孵化站”,推动富硒小米标准化包装;周阳在社区暑托班推行“志愿者接力制”,提前对接高校保障人员连续性;陆宇航则针对垃圾分类难题设计“积分兑换系统”,获社区采纳试行。“我们不仅是过客,更要成为火种。”团队创作的8幅乡村振兴主题海报中,3幅将转化为村头壁画,让艺术助力长效传播。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青年学生用专业知识回应现实所需,在与基层的深度交融中汲取了成长的养分。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微光,更让年轻的根系深深扎进大地沃土,埋下了未来无限的可能。(通讯员:鲁瑶 邹苏)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