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均衡、提质增效!建湖县“四大维度”书写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篇章
2025-10-10 14:0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建湖县锚定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目标,以“镇镇达标、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为总要求,从规划引领、硬件提升、公平保障、内涵发展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持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名学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民生答卷。

高位统筹,织密优质均衡“责任网”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不是简单的资源平均,而是让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每个孩子都能出彩。”建湖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规划制定上,建湖县先后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集团管理机制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优质均衡创建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将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学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成立由县政府牵头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及各义务教育学校同步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行政办公会、专题推进会,会商解决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师资调配等瓶颈问题,形成“人人关心创建、全员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建湖县建立起多元督查问责机制。一方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视察教育工作,聚焦“择校热”“大班额”、课程开设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开展评议监督;另一方面,加大对规范办学、教育收费等工作的日常督查力度,通过“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切实将政府职责转化为优质均衡发展的实际成效。

硬核投入,筑牢教育发展“硬基石”

走进建湖县盐城汉开书院,现代化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图书馆让人眼前一亮;在农村地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崭新的学生宿舍、直饮机、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建湖县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建湖县累计投入约5.71亿元用于义务教育民生实事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双轨并行,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其中,新建盐城汉开书院这所高端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组建4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翻建西塘河小学、湖垛路小学等学校教学楼,新建湖阳路小学教学楼、汇文西路小学食堂等基础设施,有效缓解了城区择校压力和农村学校办学短板,“大班额”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建湖县按下“快进键”。投入1100多万元配置城乡互动课堂教室41间、教学一体机352台、计算机1722台,实现省市“智慧校园”覆盖率100%;近3年投入约1730万元实施市中小学“十项提升”教育惠民行动,装配理化生实验室18间、安装空调453台、更换学桌凳18800套、新增图书52500册、安装直饮机244台,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装备资源。此外,该县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制作、信息技术素养等培训450多人次,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以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为培育优质教育品牌,建湖县实施“接轨海安”发展战略,与海安市签订第二轮联合办学协议,全县所有中小学与海安市中小学结成“姊妹校”,每年开展“嵌入式”交流30多场,参与教师达750多人次,通过名师送教、教研共建等方式,带动本土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育市级党建文化品牌5个、思政育人特色学校5所,获评市内涵建设优质学校4所、新优质初中3所,3个项目入选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优质教育品牌矩阵逐步形成。

公平兜底,守护每个孩子“上学梦”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孩子因残掉队”,这是建湖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底线要求。为此,该县从招生、资助、经费三个维度构建公平保障体系,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招生入学上,建湖县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免试就读”原则,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不设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确保招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优化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四星高中每年安排不低于普通计划70%的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有效缓解“择校热”,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建湖县建立“精准资助+全程关爱”体系。2024年,全县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80人,发放资助金556.06万元,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学生资助工作连续11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评定为绩效优秀。在残疾儿童教育保障上,该县通过随班就读+特教学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9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无一名学生疑似辍学,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经费保障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生命线”。建湖县建立教育多元投入机制,将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校舍维修经费等全额纳入县财政保障范围并实行预算单列,确保教育事业经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且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2023年,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7.5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2.14亿元,较上年增长1.88%;义务教育经费投入10.4亿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省定标准,其中小学生均800元/年、初中生均1100元/年,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

内涵提质,打造教育发展“新引擎”

如果说硬件投入是优质均衡的“骨架”,那么内涵发展就是“血肉”。建湖县在夯实硬件基础的同时,聚焦思政育人、师资建设、“五育并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让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每个学生都能成长。

在思政育人方面,建湖县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全县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00%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红色先锋引童志、红色土地润童心、红色活动伴童行”系列活动,举办《基于校馆合作的“铁军魂 盐城红”革命精神区域一体化教育实践》建湖区域联盟观摩活动,为全市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建湖样本”。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该县精准摸排“四类”学生信息,动态建立“一生一档”,推进“全员导师制”,组建学生“吹哨人”队伍,及时预警特殊学生心理动向;同时,开设“家庭教育指导直播课”15期,构建“学校+家庭”协同育人格局。

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建湖县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与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专项整治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学科中心组+三名工作室”培养体系,加强29个学科中心组、58个“三名”工作室管理,遴选“五级梯队”培养对象477人,教师在省市基本功、优质课竞赛中获奖30多人次。为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该县近三年安排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86人、七年贯通培养师范生46人;推进“县管校聘”改革,403名教师跨校竞聘到城乡缺员学校;2024-2025学年度,全县交流轮岗教师322名,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97%,其中骨干教师占比28.57%,有效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此外,该县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切实保障教师权益。

在“五育并举”实践中,建湖县推进“学思融通”教学改革,完善学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实施“淮杂进校园”“体育素质拓展”“校园阅读”三大攻坚工程:淮剧《陆秀夫》走进基层学校,激发师生爱国情感,创成国家、省、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1所;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家家到”评比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7.36%,在市第九届运动会上摘得奖牌184枚(其中金牌69枚);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校校建有“阅读精品殿堂”,定期举行校园“阅读之星”加冕仪式,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同时,重视劳动教育,通过举办“劳动节”,培养学生自觉劳动习惯、动手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截至目前,该县已有9个案例入选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五育并举”的育人成效逐步显现。

如今的建湖,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师资队伍配置更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建湖县将继续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赵良 杨林)

标签:
责编: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