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集结力量 打响“三线”战疫
2020-02-09 11: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沈瑞林 张彦会)自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南京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江苏省委的决策部署,不忘医者初心,牢记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人才和专业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驰援湖北前线,奋战江苏一线,组建全民阵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贡献南医智慧和南医力量。 

南医大附院第三批救援队出发 

全力驰援湖北前线,前方后方大联动

除夕前,南医大相关附属医院接到上级支援湖北的通知后,立即动员部署,选派精兵强将,第二附属医院、附属逸夫医院、第四附属医院迅速组建了15人的首批援鄂医疗队,大年初一即奔赴湖北。其后,第二批、第三批驰援队伍陆续启程。2月4日,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组建的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的37人再援武汉。112名南医人像战士一样,在湖北抗疫前线奋战着,为抢救生命而奔跑着。

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的37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

2月7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湖北后,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再次组建了100余人的队伍,目前已整装待发。

“扶危渡厄,医者担当,作为医务人员,当民众担忧和尽量远离时,我们必须近距离与新型冠状病毒斗争,担当特殊的‘逆行者’……”南医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秦湧在赴武汉列车上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在一线,这样的南医大“逆行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敬辉,在值班48小时后不顾辛劳赶赴武汉,抢救重病人时甚至顾不上穿戴最高等级防护装备。他说:“当时来不及穿,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是在和死神拔河!”

“我是重症医学科医生,肯定是冲在一线。”南医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立群常这样说。

医疗队员一线支援

在后方,学校及时向全球校友和爱心人士发出募集疫情防控紧缺物资的号召,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援,学校主动关心医疗队队员的家庭情况,慰问家属,解决困难,为队员们解除后顾之忧。

奋战江苏抗疫一线,守护一方保平安

南京医科大学在江苏拥有24所附属医院,承担着江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任。既要支援前线,又要保障江苏百姓平安,为此,南医大各附属医院用行动构筑起一道严密的健康防线。

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是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是全省防控工作的排头兵。医院呼吸科主任黄茂教授是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其他附属医院10多名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防控实践应用方案》,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同时,编印5万本宣传手册,面向社会宣传科学防控知识。

为控制疫情传播,各附院调动专业团队为市民提供疫情防控线上服务。一附院开通互联网医院后,又专设网络门诊服务;二附院开通互联网发热门诊,9位呼吸科医生轮流值守,免费解答患者疑问;附属脑科医院开通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附属常州二院、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都开通了网上门诊。

南医大还抽调专家和有生力量支援省内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1月28日,一附院选派4名医生组建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同日,学校公共卫生学院、医政学院11名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志愿者团队,支援江苏省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 

志愿者团队助力省疾控中心

积极组建全民阵线科学防疫齐努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南京医科大学重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努力发挥好健康教育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1月30日,学校开通江苏高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和医学科普。来自临床、公卫、心理、卫管等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加盟热线,热线咨询服务采用“1+1模式”,即每次咨询都有一位心理专家加一位医学专家。学校还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江苏高校心理支持热线工作手册》,心理热线工作方式及处理策略已在全省高校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沈洪兵教授现场指导心理支持热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沈洪兵教授领衔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及相关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130问》,针对公众关注的新冠病毒“怎么防、怎么治、怎么管、怎么帮”,向大众普及防治知识,被百姓称为“战疫宝典”。同时,沈洪兵院士还在各种社会媒体向大众传播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由校党委书记王长青教授牵头的健康江苏研究院省级智库正加强疫情防控专题研究,为政府进一步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与江苏省疾控中心联合拍摄学生返校宣教片、受省教育厅的委托制作开学疫情防控培训慕课,为开学积极准备。学校和附院专家纷纷现身说法,传播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南京医科大学勇挑防疫重担,敢于负重逆行,在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构筑全民健康的道路上发出了响亮的“南医声音”。

标签:南京医科大学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