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复学第一课:走,先到B站聊聊天
2020-05-07 14: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何欢 蔡心轶)“老师,面对疫情,怎样保持镇定,避免恐慌?”

“返校以后,怎么继续自己的学业,怎样克服惰性,摆脱‘宅家’的惯性?”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面临就业,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校园的封闭管理?如何理解和适应这样的举措?”

开学不久,南京医科大学在B站直播间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心理课——《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如何进行心理充值》。“主播”是南京医科大学2009届心理卫生专业毕业生蔡远,他与同学们年龄相仿,主播风格也非常有意思,吸引了众多同学积极参与。数据显示,本次直播的人气达到了1.7万。

 

 

蔡远老师直播画面

 

“在面对现实挑战和心理应激源时,要学会‘开源’与‘节流’以保持自我情绪平衡。”蔡远在直播课上举例说,有些同学对上网课的学习效果感到不满意,会产生“我的学习能力很差”的想法。此时就需要“节流”,别跟自己“干耗着”,而是找到想法背后的原因——拖延、惰性等等,进而付诸建设性的行动进行改正。

“面对疫情期间的校园管理模式,大家会觉得没有以前那么方便、自在,但这是大局所需,也是客观事实。”蔡远说,此时则需要“开源”——“大家有没有看到: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疫苗、风险依然存在等现实情况?这就是事件背后的合理性,找到它们,就需要我们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自己的应对的能力。”

据了解,在直播间,除了心理辅导外,多才多艺的学生纷纷化身up主,献上了自编自演的节目,有的同学还播放了自己制作的防疫科普短片,通过知识问答与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防疫知识、科普防控常识。

学生在线参与

“这次直播,是一套集心理健康教育、防控安全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组合拳’。如何结合我院精神医学专业优势,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育人目标,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负责此次活动的辅导员何欢说,B站作为90后00后青睐的网络平台,更加符合青年学生乐于表达自我、分享传播的群体特点。

“这是我们面向开学返校而设计的‘疫’路同心,同舟共济系列心理辅导中的一课。”南医大第四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沈继英说:“我们医学院校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了一系列心理辅导课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既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也为学生搭建‘云端’互动平台,提供情感表达的窗口。”

目前,南京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已经返校两周,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这给校园疫情防控和一线学生工作带来了压力。而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当下,如何将此转化为育人契机,在“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用实用活各种阵地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采取了多项举措。

南医大心理支持热线

南医大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开通了热线和咨询辅导服务,专业心理咨询队伍及时为同学提供咨询疏导;护理学院启动本院学生心理状况的全面评估工作,精准发现问题,建立动态机制;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同学们开展线上调查,聚焦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对我国防控机制和能力的认知和信心、疫情期间医学生的心理状态情况等,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为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服务之中,医政学院成立在线教学保障群,一对一解答教学问题,并开展“考研复试线上指导”“线上学习帮扶”“线上成长分享会”;外国语学院主动摸排了解2020届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现状,主动提供招聘需求、考研和就业指导。

同时,线上诗歌网颂会、战‘疫’艺术作品征集、“疫情下的中国”征文活动、读书月活动、“活力宅校,运动抗疫”体育健身活动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缓解了学生心理困惑和负面情绪。

“为更好地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持续长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化解大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真正实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心理疏导效果,是我校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长青说:“要使同学们以一种迎难而上、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面对这一特殊时期的校园生活。”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