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地气的经典案例替代枯燥的逻辑理论,用“烧脑”的逻辑游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把课堂搬进江苏省首家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把批判性思维课转移到线上引发万人打卡学习……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新高考将高中生思维品质考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育应有前瞻性。从2016年开始,中华中学紧扣“思维教育”关键词,通过课题研究和校本教学,在校内掀起一场深度的思维“风暴”。学校面向高一学生开设批判性思维校本必修课,面向高二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社团活动,向着“让批判性思维成为学生必备技能”的目标大胆探索。
指向新高考
质疑、思辨、实证、创新……批判性思维包括这些特质
批判性思维教育推出即火,引发万人线上打卡学习。目前,这门课程填补了国内基础教育阶段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空白。“批判性思维在中华中学是通识教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质融合到高考9门学科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新高考的应对能力,同时使一批优秀学生更拔尖、敢创新。”批判性思维课题负责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华中学校长徐飞介绍。当前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综合测评,一流名校选拔的是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思辨能力和开放视野的优秀学生。
“二战时军方调查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看似有道理,但是如果考虑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呢?而这部分飞机的弹痕分布数据被忽略了。”徐飞校长以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为例,向记者说明在高中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徐飞校长介绍,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和精神气质。中华中学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根植于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信息意识、问题解决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高考更重视“批判性思维”
“优秀”和“普通”的分水岭,在于思维品质
盲目刷题,效果欠佳;疯狂记忆,考分平平,这是很多高中生学习中面临的困惑。这恰恰说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已成为命题的重要趋势,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则是决定高考成绩“优秀”“普通”的分水岭。
“教育要适应这个时代,更要传授学生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徐飞认为,用批判性思维课程赋能成长,给学生种下“笑傲高考”“跑赢未来”的基因——这是中华中学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对话校长
他坚定研究批判性思维,竟与一个“高血压”故事有关
是什么把徐飞带向批判性思维教育研究呢?这里头有故事。徐飞说,20年前,我在金陵中学任教语文,但作为班主任常常不得不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一位学生发现他父亲的血压很反常,于是决定研究“父亲日常生活和高血压的关系”。首先通过测量研究昼夜变化与血压的关系:血压从中午十二时开始升高,在午夜零时达到舒张压105毫米汞柱、收缩压150毫米汞柱的高值。于是得出结论:父亲由昼至夜血压逐渐升高。
过了几天,他又探究熬夜与血压的关系。他将工作至零点定义为熬夜,几次测量结果表明:熬夜时血压舒张压在98—110毫米汞柱之间,收缩压在142—155毫米汞柱之间。于是他又归纳出结论:熬夜导致高血压。(请注意,这和前一组数据其实并无太大差异)
“我注意到从数据来看,这两个结论可能有矛盾。我问他:‘你先研究父亲血压的昼夜变化,在测午夜血压值时,父亲是醒着还是睡着呢?’他说是醒着的。我又问他:‘那不也是在熬夜吗?你怎么知道究竟是熬夜导致血压升高还是昼夜变化本来就导致你父亲的血压升高呢?’”
徐飞告诉记者,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真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校和教师要承担起责任。
学生称之“网红”“爆款”,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认可
中华中学的批判性思维课程走红,这在意料之中吗?徐飞说,刚开始我还有点抵触“网红”课程的定位,因为课程打造和学术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事情。但换个角度想,“网红”“爆款”是“00后”年轻人爱用的词汇,这起码说明学生认可批判性思维教育,这对我们课程团队是一种激励。“我希望这门课一直红下去,希望学生真正爱上批判性思维。”
2016年,中华中学成功申报“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2017年,校本必修课顺利开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中华中学成功申报全省首家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并正式出版教程《给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书》……与“网红”成名的“快”相反,这门课诞生的过程很“慢”,在徐飞和学校的团队经历了长久的探索和思考、谨慎的论证和建构后,才真正“落地”。
“批判性思维不是哪一科老师能教的,所以我们才决定把它打造成高一校本必修课,除了我,也逐步培养了专职的教师团队。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线上学习平台,为了让学生方便地学、轻松地学,不仅面向本校学生,感兴趣的网友,还可以在网上一起学。”
打造“批判性思维好声音”,给学生上好“人生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中华中学“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公众号发布一篇重磅文章《有时候得延缓判断》。徐飞校长在这篇文章中和学生说:“在信息的洪流中不迷失自我,得靠独立思考。在情况掌握还不充分,大脑还不够冷静,而且过些时候再下结论也来得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暂时别下结论,这就是延缓判断。”紧接着,“批判性思维好声音”栏目连续推出31期线上课程,告别生硬的说教,每期由中华名师撰写文章,配上优美的朗诵音频,推送给全校师生家长。在疫情期间,“批判性思维好声音”总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给学生扎扎实实上好一堂“人生大课”。
徐飞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中华中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作为通识教育,批判性思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学生在九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且在其中某些领域努力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通过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希望中华学子具备‘四个特质’。”徐飞介绍,四个特质分别是:我思——掌握批判性思维,我担——具备公共责任感,我乐——学会诗意之生活,我爱——养成博爱之情怀。这四个特质分别对应关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徐飞告诉记者,面向学生,中华中学所做的努力是为了涵养他们质朴的心性和气质,培养他们求真的精神和能力,赋予他们决胜未来的基因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