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长陪进宿舍、入校“扫码”测体温、根据校园指引有序报到……我省各大高校近日迎来2020级本科新生。
新技术迎新生,刷脸报到只需几秒钟
校园入口处,设备上刷下身份证,脸对着镜头,“嘀……”不到3秒,新生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就完成比对。“刷脸报到太快了!我都没反应过来,就完成了身份核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新生奚思佳说。
搭载5G网络的机器人热情引导,也为迎新增色不少。“雪儿,明天天气怎么样?”“雪儿,带我去205宿舍。”“雪儿,我的辅导员是谁?”在南信大文园15栋的报到现场,智能机器人“雪儿”正马不停蹄地为新生提供服务。该校自动化学院新生辅导员杜林老师介绍,“雪儿”是学院机器人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实现精确的路径导航,还能根据需求随时播报天气信息。为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机器人还增加了一些特别功能。“‘雪儿’加载了学院所有辅导员和老师的信息,哪位老师教授什么科目、在哪个办公室,它都一清二楚。”机器人研究团队学生钱昌宇说,该功能可以方便学弟学妹迅速了解学院。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江苏不少高校以“新技术”迎新生,简化入校手续的同时,提升新生报到效率,确保迎新工作安全、高效、有序。
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教学楼内,一张大屏实时显示新生报到人数,点击地图,还可以查看学生抵达高铁站、机场的情况。“这一数字化系统可以为学校统筹接站车辆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也能掌握学生入校前的行为轨迹,有助于校园疫情防控。”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侯召斌介绍,新生抵校前还可以登录学校迎新服务网进行“云报到”,将人脸识别与唇语数读、地理定位相结合,无需前往固定报到地点,就能在校园任意地点报到认证。
在目送中成长,“小萌新”开启大学生活
不同于往年的“一路护航”,今年,所有新生报到的家长都只能止步于校门口。温情目送之后,是新生的踏梦前行。
“来了、来了!儿子,我们在这边!”南京大学新生报到首日,理科实验班新生陈傲从家人手里接过了新买的水桶、脸盆和饭盒。陈傲的妈妈告诉记者,送孩子上大学,可谓全家总动员,爷爷奶奶也一起提前两天来了南京,“奶奶早有准备,暑假期间‘特训’了洗衣服等家务,毕竟孩子真是到了独立的时候了。”一旁的奶奶笑着说,“这些家务活儿以前上学从没干过,现在看他自己啦!”
来自四川成都的赵晨焱是东南大学“萌新”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高考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绩,被该校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录取。“初中起就上寄宿学校啦,自理能力没问题!”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父母忙,3岁半他就跟在乡村小学任教的外婆“旁听”二年级的课程,居然就这样跟上了趟,并开启了对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小学阶段以满分的成绩获得过数学国奥赛一等奖,高中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对于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他满心期待,希望在大一阶段接触各类学科,多做实验、实践,在大二时选择心仪的专业。
“这个轮椅跟霍金用的那个很像,大学生活要方便多了!”扬州大学开学首日,新生叶冠辰收到了其所在的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份礼物——智能自动跟随轮椅。叶冠辰从小肢体残疾,但他克服疾病折磨,勤奋学习,以理科362分的成绩被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录取。为方便他大学生活,学校为其量身设计了一款具有自动跟随人员功能的智能电动轮椅,可自动识别和定位。
志愿服务再升级,入学“初体验”丰富多元
因防疫要求,今年家长无法陪同进校,但江苏各高校推出的迎新志愿服务,让新生的开学初体验丰富而多元。
东南大学在往年500名迎新志愿者的基础上,增设了2000名师生志愿者,为新生们提供一对一服务,学校还在南门、北门、校医院等多点分布设立“帐篷补给站”,为新生和志愿者提供绿豆汤、矿泉水、口罩、酒精湿巾、免洗洗手液、应急药品等物资。
为激励新生“满血”投入课程学习,南京理工大学各个学院在宿舍楼下设置了新颖的新生“第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端出”最新科研成果,让新生大饱眼福,博士生吴晔展示了具有照明和显示功能的钙钛矿量子点溶剂和粉末,日光下普通的材料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明亮的荧光,该技术可以用来取代传统的液晶电视。“希望学生在新学期新起点就真切感受材料学科的魅力,快速投入学习。”该院辅导员夏凡说。
开学前一天,南京工程学院所有新生和家长都收到了“欢迎来到南工程大家庭”的直播预告。报到当天上午,手机直播平台里传来主播的声音,“已经有同学坐上一早就守候在这里的小公交,可以看到志愿者们正在帮忙搬运行李,小公交将把他们送至宿舍区 ……”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食堂、事务中心、快递点等,最让家长关心的学习、生活场所,都出现在直播画面中。“‘迎新直播’直观又暖心,感谢校领导和志愿老师们的关心,校园真的很漂亮!等再过些日子,期待与孩子在校园里合个影。”有新生家长在直播平台上留言。(王梦然 王 拓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