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响应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号召,江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基层扎根就业,在创新创业中绽放青春芳华。今日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将联合推出“就业先锋行·朋辈故事”,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的创业故事,展示江苏大学生立足专业,敢梦敢创,在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奋斗青春、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风采。本期我们将为你带来南京农业大学陆超平的创业故事。
陆超平是南京农业大学2014级经管院农经专业的在读博士,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2014年,怀揣农业科技创业梦想的他辞去公务员工作,开始智能渔业的创业。他创办了南京渔管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云端技术和物联网,让农户实现“穿着西装养鱼”,使水产渔业变得“轻松优雅”。
学好专业,在工作中迸发创意
陆超平在读书期间,就对地理信息专业非常感兴趣,他认为这个专业具有很好的前景,读研时他毅然调整专业选择地理信息方向。经过系统地学习,他对遥感、水质检测、卫星图片和模型计算藻类悬浮物等技术有了充分地了解,毕业后顺利考取专业相关公务员工作。
通过工作业务的接触,他发现从2010年起,我国渔业总产值连续3年保持高歌势头,现代渔业、智能渔业的发展将大有可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将养殖的所有环节都集成到一套系统软硬件中,做到24小时在线自动管理鱼塘,养殖户穿着西装拿起手机就能一目了然”,一个让农户“穿着西装养鱼”的创意从他的头脑中闪现,这正是发挥自己专业的大好机会!
从工作状态进入到创业状态,需要经历巨大的角色转换,创业需要把握整体,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人事、财务全部都要亲自过问,这让陆超平感到压力山大,许多事情从没有接触过,只能自己摸索。于是,他选择到南京农业大学进修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将实践回归于理论。
抓市场痛点,创业装上了助力器
创业头两年,陆超平主要承接政府类项目,在农业物联网的背景下负责大型渔场的一系列智能检测——水质检测、视频摄像头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得很慢。认真分析后,他发现,一套完整的设备价格高昂,除非政府补贴,普通农户不会自主购买。所以,如果继续采取这样的策略,根本无法帮助农户减负,企业也无法实现突破。
2016年,陆超平开始思考转变发展方向。在入驻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客空间后,他接触到了很多创业导师,包括学校专业教师、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思维。他意识到,原有的智能传感器,由于检测指标多,虽然能使检测结果准确度较高,但是成本太高,于是他筛选了水质检测中最为关键的几项指标,将一整套系统产品化、简单化,让农民都可以负担得起。抓住了市场痛点,智能渔管家像装了助力器,得以迅速发展。正是这次转型,公司的产品科技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不断研发,公司已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7项、注册商标7项,服务水产养面积达3000余亩。
心有农业情怀,项目持续升级
陆超平常说,创业的人都是有情怀的,在农业行业创业更需要情怀。出生在农村的他,从小耳濡目染,清楚地知道水产行业的痛点。选择农业行业创业,就是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把传统的农耕渔业转化为现代渔业。
一直心怀农业情怀,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南京农业大学校友,也热心于搭建校友平台,在帮助校友做好对接工作的同时,自己也接触到了更丰富的创业资源。2019年,公司业务范围扩大到渔业基地规划、尾水循环设计、智慧渔业系统、专家平台搭建等全产业链,产品市场从江苏拓展到了上海、湖北和海南等地区,营业额900多万元,并带动贫困农户100余户。
辛勤耕耘让陆超平收获满满。近年来,他入选了“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并获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全国农业双创展上,陆超平作为南京科技企业代表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汇报
目前,陆超平的渔管家项目已经从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客空间毕业,进入社会孵化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加速发展。如今已小有成就的他依然对创业怀抱着热情,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访谈和报道、参加学校的“三创学堂”活动,为学弟学妹传递创业经验。他表示,希望将自己的创业热情传递给更多学子,带动更多人在创新创业这条路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