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拟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大学”?近日,江苏多所面临“转设”的独立学院或将“联姻”省内高职院校,组建公办大学的消息,让独立学院的转设问题再度获得各界的关注。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独立学院需在2020年末全部制定好转设方案,拟好“出路”。然而,时间已经来到了2021年的1月份,依然有不少独立学院处在转设“尴尬期”。时间紧任务重,未来,独立学院的转设之路将走向何方?
目前全省有4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工作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产物。为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是最早探索独立学院这种新型办学模式的省份之一,此前,全省共有独立学院25所,总体办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等。
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法人地位未落实、产权归属不清晰、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就发文要求独立学院转设、和母体高校脱钩,去年5月,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到2020年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订转设工作方案,并为独立学院“转设”提供了多种路径,包括转为民办、转为公办和终止办学等。
骨感的现实却显得有些尴尬。数据统计显示,在全国257所独立学院中,江苏有24所,目前是全国最多的。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13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而江苏目前只有4所完成转设工作,分别为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其中,2011年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转设为无锡太湖学院,成为江苏省第一所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南广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更名为南京传媒学院;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市属的公办高校,更名为无锡学院;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市属的公办高校,更名为苏州城市学院。
“无人接盘”让转设之路变难
转设之路为何如此艰难?记者采访了省内多家独立学院,发现不少院校仍处于困惑中。多所学校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处于特殊时期,未来发展规划正在反复讨论中,还没有定论。
一位独立学院“掌门人”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想要“搬家”实在不容易。“找下家”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转设为民办高校,需要有人愿意出资购买。但在现行的经济大背景下,愿意将经费持续投入到办学中的企业并不多。”这位“掌门人”透露,学校曾经与一家大型企业进行了洽谈,然而,高达几亿的费用让企业望而却步。此外,在部分高校的转设过程中,也暴露出异地搬迁带来的尴尬:“异地”带来的问题不仅是教学成本和生活成本上的增加,部分已经安家落户的教师,在情感上也无法接受。
目前,已经确定转设的高校,多半有着强有力的“后盾”。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便是采用停止普通本科招生,融入母体高校的方式进行转设。金陵学院的历史和文化、权力和义务由南大苏州校区完成全部承接,金陵学院办学历史档案将归入南京大学校史档案体系。南京大学积极探索新时代独立学院转设新范式,通过金陵学院转型提升、与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全面融合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金陵学院转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的转设,则是与无锡市的“强强联合”。在双一流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无锡市的共同推动下,南信大滨江学院成功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并在去年年底通过了教育部的公示,更名为“无锡学院”。学校也就此成为了江苏省首家由独立学院转设成公办的普通本科高校。
高校自比“摸着石头过河”
25所独立学院中,目前仅有3所成功转设,这样的“成绩单”,显然不符合江苏一直以来的“学霸人设”。“学校几次考虑转设问题,也多次开会进行了讨论,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的状态。”某独立学院院长认为,转设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最难的问题便是“摸着石头过河”。“转为民办、公办或是干脆不办?对于未来的发展,大家其实都有些迷茫,各项工作也只好暂时搁置。”类似的情况在另一所独立学院也有发生。学院相关负责人坦诚,转设方案只写了两页纸。“不知道接下来会谈成什么模样,迷茫成了学校现在最主要的状态。”
绝大多数学校困惑纠结的是转向“公办”还是“民办”。“目前学校的这块地还在,所以我们原则上不会搬。”南京一所独立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有地”,但学校还是对怎么转处在观望状态中。“最终的转设方案还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虽然更倾向于转为公办,但最终的结果也不排除转为民办的可能。”
转为公办并非易事,相关人士透露,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压力持续加大,而且学校要转为公办,还涉及事业单位编制等问题。“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存在的体制不顺、产权归属不明、办学地位不明确等问题亟需解决。”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办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江苏省中华职教社民办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阙明坤曾多次应邀参与教育部、江苏省民办教育立法研讨、政策制定,他表示,无论选择哪条路,独立学院都需要由以前的“大树底下好乘凉”转为独面风雨,逐步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办学主体。
“联姻”高职高专或成转设新路径
在去年5月教育部的文件中,独立学院还有一条转设“新路径”,就是与高职高专的“联姻”。这一举措,在多省已经过“试水”。如山西 3 所中专高职院校准备谋求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准备联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合并转设为本科职业大学;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拟与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合并升格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所独立学院确有与省内高职高专“联姻”的计划,并处在“谈判进行时”。对于渴望升本已久的高职院校来说,与独立学院的“联姻”无疑是雪中送炭。“升本的确是我们未来的办学目标之一,但现在还处在和独立院校谈判的阶段。谈崩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只能说是50对50的概率。”一位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表示,虽然对未来的“联姻”保持看好态度,但谈判的艰难程度还是“长路漫漫”。 例如体制机制问题,寻求与独立学院合并的高职院校既有公办高职,也有少数民办高职;既有省属高职,也有市属高职;既有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高职院校,也有交通卫生等其他部门主管的职业院校,二者合并后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理顺,实现有效地衔接。转设后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干部任免、教师编制、机构设置、经费拨款、收费标准等问题有待处理。
1+1如何等于2?“联姻”还有长路要走
“对于两个不同体系的院校走在一起,还面临着文化、制度、师资、教学、课程、专业等方方面面的融合,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阙明坤说,“两个学校不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是0.5加0.5等于1,各自削减一半的缺点,容忍另一半的特点。”
阙明坤认为,长期以来,独立学院想转设,但是碍于土地、校舍、图书馆、师资不达标,转设进程迟迟得不到有效推进。独立学院联姻高职院校转设的政策创新,打开了长期束缚高职院校的枷锁,提供了高职办学层次跃升的新途径。“独立学院可以借助高职的办学土地、硬件,高职能够借助独立学院的品牌,从而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在发展趋势上,高职院校能够升格本科层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无疑是今后的主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曾明确提出“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均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目标有相似之处,合并转设之后,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大,办学规模更大,能够集中精力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产教融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阙明坤介绍,合并后的学校将牢牢定位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在合并转设过程中,需要建立由省级政府统筹协调、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形成资源整合、快速联动,促进独立学院平稳转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