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6人增选为两院院士
2021-11-19 09: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昨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江苏共16人当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目前在苏院士共11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4人,为全国省份最多。

江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南京大学马余强(数学物理学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数学物理学部)、苏州大学迟力峰(女)(化学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南京大学谈哲敏(地学部)、南京理工大学陈光(技术科学部)、东南大学顾宁(技术科学部)。

江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南京理工大学付梦印(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蓝羽石(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南京工业大学应汉杰(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明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东南大学刘加平(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亚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河海大学唐洪武(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农业学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肖伟(医药卫生学部)。

江苏高校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11位教授当选。一起看看他们有哪些成就——

●江苏高校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余强,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南京大学物质科学前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软物质物理研究,致力于运用统计物理学研究活性物质的非平衡集体运动以及生命物质中细胞的界面物理,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工作。

迟力峰,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在物理化学领域从事表界面分子组装及反应的研究。提出表面晶格调控的分子组装反应方法,从单键层次获得了表面对分子选择性活化的新认知。她的研究对表面物理化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450多篇, SCI他引13000余次。

滕皋军,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和介入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前任主席。

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发展作出开创性和持续性贡献,特别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领域介入治疗有突出成就。

谈哲敏,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期致力于大气动力学、台风动力学与大气可预报性等领域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围绕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动力学及预测这一国际重大科学前沿,在大气边界层动力学、台风动力学和灾害性预测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

陈光,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

作为第一主研人主持完成的成果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

顾宁,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要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青、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AIMBE Fellow)。国家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两任首席科学家。

顾宁长期从事纳米医学材料研究,在医用高性能铁基纳米材料和磷脂材料制备、表征与生物效应等创新研究中作出系统性贡献。

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史生才,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是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我国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在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物理机理、芯片技术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做出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江苏高校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梦印,南京理工大学校长,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陆用平台导航与控制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担任国防973项目技术首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荣获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一等功嘉奖、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称号,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及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应汉杰,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创新性地将细胞的代谢与遗传特性开发成为能量调控、细胞时空调控和细胞集群调控等系列调控细胞代谢反应的普适性技术,显著提升了细胞代谢反应过程的产品得率和生产效率。尤其是所发明的细胞集群调控技术,为生物制药以及其他工业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工程科技解决方案。

刘加平,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土木工程材料专家,是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和超高性能化领域学术带头人。

发展了收缩开裂的理论体系,创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立减缩抗裂、力学性能提升和流变性能调控三个关键技术群,发明系列功能材料,成功应用于110余项重大工程。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突破国际难题,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化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唐洪武,现任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长、《河海大学学报》主编等。

唐洪武教授长期致力于平原水动力学与河湖治理工程研究及实践,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平原弱动力区多尺度水动力重构的理论方法、工程技术体系和多目标水力调控平台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成果成功应用于长三角、淮河、珠三角、鄱阳湖等平原地区150多项重大河湖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中,作出突出贡献。

沈其荣,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长期从事有机(类)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究与推广工作,技术工艺被全国666家企业采用,为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施用全元生物有机肥为核心技术的防控土传病害综合技术体系效果显著,为经济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江苏康缘药业肖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伟,南京中医药大学康缘中药学院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1977级中药系校友,现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院院长,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成药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中药新药创制、生产过程质控、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撰稿 记者 杨甜子 蔡蕴琦 于丹丹

标签: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编:宁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