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倒计时,南京晨报邀请到南京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高考作文指导名师喻旭初老师,就“如何应对今年的高考作文”再次为广大考生指点迷津、解析思路。供大家参考!
问:喻老师好!今年的高考作文有化么变化吗?
答:会有变化,但变化不会太大。我估计,会基本上沿用去年四套全国卷的作文模式。不大可能再出任务驱动型作文,而是回归到2015年前的新材料作文。
问: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
答:有人把这种题目叫做情境驱动型作文。我看没必要弄出个新概念。它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可能是一个小故事、一段议论性短文,也可能是一则时事新闻、一幅有寓意的图画等等。多半是要考生从题目提供材料谈起,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问:写这种作文要注意些什么?
答:首先,要看清材料,弄懂它的主要含义。材料到底讲了什么,它想说明什么,或者说反映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一定要弄明白。要弄清这一点,就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在心里默默地概括成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观点(中心思想)。这个观点就是你所要写的文章的总论点,文章就围绕它展开。
其次,要看清要求,搞清它要你怎么写。有两点跟以往不同:
1、文体。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规定文体的,比如你写书信、发言稿、主持词等。现在的提法是“明确文体”,也就是说,题目不规定文体,用什么文体写由你自己“明确”。这跟“文体不限”差不多,不过,从总体上看,题目是要你写议论文。
2、“你”。题目中总有这样的话:“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你受到什么启发”“谈谈你的看法(或认识)”。这是要求你在有“我”的语境里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并不是说不能用“我们”这个词,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写出属于你自己的认识。
问:您估计,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会涉及些什么内容?
答:这个很难预测。它可能紧跟形势,也可能回避时事,但它的导向一定是积极的。它引导考生去做新时代的新青年,这是主旋律。理想、使命、责任和担当,都是重要主题。中华文化、革命传统、道德情操,也可能涉及。
问:请问喻老师,对写好今年的高考作文,您有什么建议?
答:先说内容。如果题目涉及宏大主题,千万不要一味讲大话、套话,这容易使文章空洞,但必须扣住题目的主旋律。用来做论据的事例,要尽可能新鲜、生动,不要动不动就用尽人皆知的老掉牙的例子。最好以脱贫攻坚的模范、抗击疫情的标兵、科学报国的志士、家乡的新貌、学校的发展、个人的成长为例,在举例并作分析的过程中展示你的认识。尽可能少用名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大而空的说教,应突出符合你年龄的、年轻人独有的思考。
再说表达。许多同学都追求语言美,这有一定道理,因为优美的语句总是受人喜爱的,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语言优美”呢?倒是带有真切感情的朴实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如果你所举的事例是真实的,所抒发的感情很诚恳,阅卷老师能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一颗真心,那你就成功了。
问:您说得很有道理,这比语言优美更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要关照的吗?
答:在阅读题目提供的材料、考虑选择什么角度的过程中,你最好放弃最先想到的。为什么?平时长期的求同思维训练,使绝大部分同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十分相似,在审题时一开始想到的都差不多,毫无新意。为避免跟人雷同,你不妨再用一两分钟想一想:人家想到正面,你却想到侧面甚至反面;人家只想到一点,你却想到两点甚至更多;人家只想到眼前生活,你却想到历史文化,那你就超过许多人。
还有一条老生常谈,就是书写。字要尽量写好,这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规范、端正甚至美观,有助于取得好分数,字要大小适中,绝不能潦草,至少要把每个字写清楚。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