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
2024-03-13 11:27: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医学组织工程+神经再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教授团队的研究方向。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围绕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再生潜心研究,在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团队研发的生物可降解人工神经移植物,在国际上率先应用于临床,受试患者损伤肢体功能明显恢复,优良率85%,目前,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进入产品注册证书的申报……

院士团队屡创“第一”的创新性成果,离不开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艰难探索,也离不开学校坚持引进和培育师资队伍,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政策支持。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从不缺乏创新‘基因’。”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表示。

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和聚集地。如何既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热情,又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更多容错空间,是众多高校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此,我们提出了高层次人才培育‘A计划’和‘B计划’,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发展机会。”尚庆飞介绍,“A计划”是有针对性地选聘现有省级以上人才至相应岗位,享受相应待遇,保持高层次人才的稳定性,“B计划”是精准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冲击高水平人才项目,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形成高端人才梯队。

与此同时,南通大学还成立青年学者联谊会,构建“学术大师+创新团队”人才建设模式,加快聚合优势创新团队。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通人才发展通道。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面做好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最大限度地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同样重要。在尚庆飞看来,高校应站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科技和产业对接,提供人才和成果支撑。

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近5年来,南通大学共建设了各级各类科研平台76个,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服务平台,与重点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合作载体600余个。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平台建设、成果申报、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下好服务社会“先手棋”。

尚庆飞表示,未来,南通大学将继续实施“科技攀升行动”,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组织化水平,引导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聚焦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自觉担负起高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标签:青年人才;南通;高校
责编:胡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