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束有春) 对联,俗称“对子”,是有形有韵的汉字在继诗词之后的又一种简洁明了的美文样式。对联一般只有对仗工整相等的两句,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也有横批的。对联主要书写在纸上、布帛上,或书写刻写在竹子、木头上。
根据内容的不同,如果是春节期间写的对联,亦可称为“春联”;如果是办丧事的对联,我们称之为“挽联”;如果是办喜事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庆联”。根据悬挂张贴地点的不同,人们又将贴在住宅门框或对开的两扇大门中间的称为“门联”;在门框上部的门楣上,为美观其见,也要写上内容,这样就出现了“横批”;如果对联是高挂在宫殿寺庙等高大庄严建筑的楹柱上的,我们可称之为“楹联”;如果是挂在城墙的城门两侧的,我们可称之为“城门联”,等等。
我国最早的对联,从文献记载看,当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蜀主孟昶所作的那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传统说法认为,这副对联是出自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所引《蜀梼杌》,同时对这副对联的欣赏,只注重于形式,而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蕴含的深意、尤其是对“长春”二字的理解,几乎是避而不谈,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究其实,这副对联的最大亮点和难点,就在于对“长春”二字的理解。
近日读史,在快要读完《宋史》的时候,终于让我获知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副对联既与孟昶有关,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长春”二字,是指赵匡胤专属的“长春节”。
让我们回溯到1062年前那段金戈铁马岁月吧。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的军队攻克了原属南唐的楚州和扬州,夺取了南唐的淮南土地,并准备过江作战,拿下南唐。定都金陵的南唐国主李璟十分惧怕,连忙派人前往后周朝廷,请求以长江为界,割让江北的土地归后周所有;并主动下令,去掉皇帝年号,称“国主”,上表称“唐国主”,向“中朝”后周政权称臣,奉承后周之“正朔”,岁贡土特产数十万。周世宗柴荣表示同意。从此,后周皇帝给南唐下诏书时,用“皇帝恭问江南国主”表达,并专门在汴水旁建造一座驿站,名“怀信驿站”,用于专门接待南唐来的使者。如果以此为限,“南唐”僭伪政权从公元937年建立,实际前后仅存了21年。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推翻了后周政权,改元“建隆”,建立新国,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赵匡胤被后人称为“宋太祖”,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宋王朝诞生了,从此结束了“五代”史;从此,“十国”中尚存的南唐、吴越、南汉、后蜀、荆南(南平)、北汉6国的日子也更加不好过了,它们面临着随时被大宋政权灭亡的厄运,而首先遇到麻烦的就是南唐政权。
根据《宋史》记载,到了这一年春暖花开的三月,李璟忙派人过江过河,一方面表示奉宋廷为“正朔”,一方面给宋廷送去大礼表示:绢二万匹、银万两,对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政权表示祝贺。后又进贡银子五千两,用于祝贺宋军取得的对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上党)作战的胜利。七月份,宋军回师京都汴梁后,李璟又向宋廷进贡:金器五百两、银器三千两、罗纨千匹、绢五千匹,同时又派礼部郎中龚慎仪送去乘舆服御物品苦干。并答应,从此以后,每年冬天、正月、端午节、长春节,都要用江南土特产中的奇珍异品、金银器用、缯帛、片茶为贡品,来敬奉宋廷。
文献中出现的“长春节”是指什么节日?
据《宋史》“志”第六十五“嘉礼志(三)”记载,“建隆元年,群臣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长春节”是当时专为庆贺宋太祖赵匡胤农历二月十六日诞辰而设立的“圣节”。“春”有“年岁”之意,“长春”即“长岁”、“长寿”。从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当上皇帝那一年开始,到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长春节”至少存在17年以上。五代宋初诗人刘兼曾写有《长春节》一诗,诗曰:
圣朝佳节遇长春,跪捧金炉祝又焚。
宝藏发来天地秀,兵戈销后帝皇尊。
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车书万古存。
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长春节”作为皇帝生日寿诞的专门节日,在宋王朝是个重大节日,同时对藩国如南唐等影响很大。
赵匡胤在先控制住南唐、吴越国的同时,加速了统一全国进程,在灭了荆南(南平)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定都成都、由孟昶主政的后蜀政权。
据《宋史》卷四百七十九《世家列传二•西蜀孟氏》记载,“后蜀”国主孟昶在每年除夕时,都会令学士们为词,题写在桃木板上,置于他的寢室大门左右,谓之“符桃”,以辟邪纳吉。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的春节到了,除夕那天,按惯例,学士幸寅逊为孟昶写桃符对联。孟昶一反常态,总认为幸寅逊的词写得不够工整,内容也不满意。殊不知,宋朝三万大军已经入川压境,成都危在旦夕,后蜀国很快就要灭亡。一想到这,孟昶就有点心绪不宁了。怎么办?孟昶想通过对联形式,来巧妙地向宋太祖赵匡胤示好,就自己动手,拿起笔来题写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中的“长春”二字即指“长春节”,孟昶巧妙地将赵匡胤的寿诞节嵌在春联中,并称之为“嘉节”。过了十天,到了公元965年正月十一这一天,孟昶派人持降表,到宋朝大将王全斌的军营中“请降”。因为十四万守成都的蜀兵在宋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全部不战而溃,“后蜀”国宣告灭亡。孟昶希望宋廷能够保护他家“中外骨肉二百余人”、尤其是年近七旬老母的性命安全;同时向赵匡胤请求,希望自己能像刘备季汉的阿斗刘禅和南朝陈国的后主陈叔宝那样,在宋廷中弄个一官半职,混口饭吃。赵匡胤当然答应孟昶的要求,但在被押赴汴梁后第七天,就暴疾而终,年仅四十七岁。
正是因为是出于亡国君主之手、且带有明显政治色彩,孟昶的桃符对联才被史官给记录下来,载入胜利者的史册。《宋史》同时也解释得很清楚:“‘长春’乃圣节名也”。孟昶作为亡国之君,为了讨好赵匡胤而写的这副桃符对联,在不经意间,竟成为我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一副春联,这也是孟昶这位亡国之君在生前所没有料到的。真所谓:
宋祖金戈挥江南,
最是蜀地无儿男。
桃符巧对嘉长春,
王气难联千古叹。
2020年3月9日于金陵四合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