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法律明白人”甘余胜:深耕基层三十载 当好群众“身边人”
2022-06-27 14: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甘老经常来给我们宣传讲解法律知识,我们邻里间或经营期间遇到矛盾需要调解的,也都会找他帮忙。”在江宁区淳化街道滨淮社区马场山村经营农家乐的陈女士说,自从甘余胜担任社区“法律明白人”后,邻里矛盾少了,消费纠纷少了,社区、景区变得更和谐了,大家也都形成了“有事找老甘”的默契。

近年来,江宁区不断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注重培育一批懂法、知法、守法,具有法律素养的“法律明白人”,成为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的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搜集员”、法律服务“先行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推动基层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自2021年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来,江宁区共培育“法律明白人”3842名,已实现所有基层综合网格全覆盖。

乐于调解做居民身边的“知心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淳化人,自从部队退伍后,甘余胜就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造福百姓的梦想回到马场山村,借助打造马场山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带领村民经营农家乐,走上共同致富道路。退休后的甘余胜志愿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凭借长期在一线处理村民矛盾纠纷的经验,积极发挥余热,并在2021年正式通过滨淮村“法律明白人”遴选。

“甘老,您来评评理,是他自己走路不小心,还要我们来赔偿,这个理怎么说?”这天,村里农家乐经营主气冲冲地打电话给甘余胜,称在其店中用餐的游客在洗手间不慎滑倒跌伤,双方就责任及赔偿问题发生矛盾,请他前去调解。

经过实地查看了解后,经验丰富的甘余胜了解到游客认为是农家乐地点太滑导致自己受伤,就此向农家乐经营主索赔,而农家乐经营主认为他是自己走路不小心,不应该赔偿。为此,甘余胜向农场经营主指出公共场所要注意地面防滑,应设置警示标志,同时为了解开双方心结,甘余胜讲情讲理讲法,劝说双方相互体谅、互相包容,以和为贵。最终成功化解这起纠纷,双方重新握手言和。

在马场山村,“有事找老甘”已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对老甘都很信服,凡事只要老甘出马,定能有个结果。“很多时候,矛盾双方因一言不合就发生争执,其实是心里气不顺,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能做到换位思考,分别从对方角度来进行劝解,往往会事半功倍。”甘余胜总结着多年来的调解心得。

乐于宣教做居民身边的“明白人”

多年的基层调解和普法经历,甘余胜深知,要让群众依法办事,还是要多宣传、多教育。“很多矛盾纠纷的发生,往往由于当事人不懂法,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普法教育。”为了让新的法律政策“落实到寻常百姓家”,营造学法氛围,甘余胜主动走村入户、走进农家乐、走到游客身边,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向经营主、游客、村民宣传《民法典》涉及的方方面面,并重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法治需求,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和分析,让群众通过身边的事情了解法律、遵守法律。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和游客,甘余胜坚持自主学习法律法规,经常关注电视上的法治栏目和报纸上的典型案例,并且利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律师到村进行法律服务的时机,向律师请教疑惑,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也还收获了居民们的一次次“点赞”。

据介绍,持续扩大“法律明白人”工作质效,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推动形成“建管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江宁区继续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区司法局印发《2022年度南京市江宁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要点》,着力通过加强遴选公示、强化业务培训、开展“普法宣传助民生”活动、开展“法律服务护稳定”活动、开展“法治实践促善治”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增强“法律明白人”的业务水平和责任使命,激发法律明白人工作活力,为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王嘉晴 蒋翠琴)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