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多校强力开展教学工作
2021-10-08 10: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2021年秋季开学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校,怎样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国家的“双减”政策?怎样实打实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秋季开学前夕的会议上,海门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施张范全程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朱建军作《提升首位度当好领跑者》主题报告。各区镇、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教育体育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同志,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一把手校长、园长,书记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了收听收看。
这次会议引导着各学校聚力做好教育,广大师生由被动角色转变成主动作为。各学校从实际入手,对标“提升首位度当好领跑者”,强力开展教学工作。

刘浩小学——庚续烈士品德,开展刘浩故事研究

学校课题本土化研究借力这个传统,一路向前。全体教师参与到研究中,研究课题层次多样,做到基本覆盖。“学校是区镇级偏远小学,如何重新定位学校的首位度,借承办十一月份的海门区特色文化展示,全体老师在校内开设一堂公开课,全体学生在展示这个舞台上表演出个人风采。”校长陆飞信心满满地说。在汇报节目方面,学校从故事文化角度立意,在四个度再现学校发展变革历程:教师生命故事,涵盖学校教师从一名受培养到培养他人的成长历程;学生成长故事,突出五育融合;家长育儿故事,让家长们走上搭台。这一形式增长了全体师生“我是主角,我汇报”的自豪感,共同推动学校走上新发展愿景。同时,千人晨操、技术知识课程、社团课程,与国家课程一道做到全程开放。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厚实教师发展》,直接面对成长中的专业问题,5年来,学校培养出30多位海门市级骨干,在业务工作调动和交流中,有7位青年老师来到刘浩小学任教。青年教师的最初三年是他们教学生涯的关键节点,学校给青年教学搭建“青蓝结对”平台,借力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增厚他们的沉淀指数。

正余小学——家校牵手,给孩子点赞

课后延时服务正式开启,就家校牵手方面的问题,正余小学校长姜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工作时间拉长、压力增大,家长对“双减”误解,是双减改革的痛点。收集家访遇到的问题,丰富学校教学工作命题,本学期学校将延续已有的“家校牵手,给孩子点赞”传统,做好完善事务。

一份“家校互传阅读单”,一周来,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如何,突出的方面有哪些,欠缺的地方有哪些,家长一目了然。共性问题,学校统一指导,提高家长认识;个别问题,班主任走进孩子家庭,进行互动,提供个性化方案。学校的自媒体平台联接起家校交流桥梁,学校公众号优秀文章推送到班级群;一部分优秀家长讲述育儿经验.......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改革,减学生家长负担,减课外辅导,对学生教学质量不能减。对此,原先学生在中午的社团活动、下午放学延时教学中效率不高的地方,学校对这些时间重新规划,制定方案。教学日多用功,周末轻松完成阅读单,是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海门中学——守正出新,为高质量引活水

江苏省海门中学是省内办学高品质的一所高级中学。校长石鑫是一位文化传承者,更是一位管理理念创新者。他传承着江苏省海门中学百年以文化人的基因,创新了管理学校理念,使百年海中一如过去,享誉全社会。海门中学的点面图景,它是石鑫办学思想的展示窗口。当下,朝气蓬勃面向未来的海门中学,源头融合着石鑫校长做好育人工作不懈追求的情操。

教育遵循时代发展要求,时代不同,培养人的要求也不一样,立德树人,站在这个角度来做教育,是工作的立足点。石鑫认为,学生发展中老师也同步得到发展,教学相长要求的师生共同成长,人性教育是它的实验田,让教职员工不仅把学校看作自己的工作场所,也把它看作自己的精神归属,收获成就感。

课程支持理念,理念支撑方向。海门中学开设四个大类、121门校本选修课程。第一类课程是体现价值类,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劳动实践能力。第二类课程是国家拔尖类课程,海门中学连续15年,都有学生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冬令营,大部分被保送名校求学。第三类课程是拓展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军事、经济、国学等。第四类课程是技能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如3D打印、植物种植等。学校还开了7个大类76个社团,社团老师有校内老师,专业领域的名师及学生家长等。

为学校培养新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学校把青蓝结对称为一级导师,在这基础上,学校二级导师制下编列出四类导师,即由学术导师、管理导师、科研导师、大学讲师组成的四类导师。学校有积分考核,从各方面对老师进行量化考核,包括外出听课、公开课、师德师风、科研、教学成绩都反映在量化积分中,使得老师们在相互之间有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这类管理制度让海门中学的老师不断进步,近三年来,有9位教师拿到江苏省教学比赛一等奖。

高品质学校必须要有高端的办学理念,要有高品位的办学课程框架,有高品持的管理基础。校长在开学典礼时提出:“敦品、力学、大气、卓越”是学校校训,敦品力学努力成为六高的学生:要有高远的报国思想,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高效的学习能力,要有高强的身心素质,要有高雅的审美情操,要有高度的进取之心。这才是高品质学校学生应有的风范。(曹建松)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