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塘小学李晨妍:让我们和爸爸妈妈相处两不厌
2020-02-19 09: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同学们、家长们:

大家好!

我是南京市双塘小学的李晨妍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在当下特殊时期,家长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空间收缩了,每一个孩子的寒假延长了,很多父母与孩子共处家中的时间多了,随着疫情被控制,我们对战胜疫情坚信不疑,家庭生活走向安定。父母由原来关注疫情、全心佑护孩子的健康,转而关注孩子的学习、焦虑孩子的学业、思考孩子今后的发展等,孩子在家“停课不停学”,也要开展一定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于是,伴随着相互的“审美疲劳”,父母指向孩子的唠叨、说教、训诫趋多,孩子回应父母的辩驳、逆反、顶撞增多了。

首先,我要和大家说的是这种不和谐并不可怕,可见父母与孩子都是有力量的,都能表达自己观点,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不和谐胜过家庭中的冷漠、冷战、漠不关心,这也是一种应对问题的方式,不过,我们家庭中还有更好的相处两不厌的方式。

认知层面——知而不厌

心理学上有一个ABC理论,A是发生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B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态度或观点,C是人们处理事情的行为。决定人们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观点。让我们在认知层面重新审看彼此的行为,看到彼此行为背后的善意、美好,用再发现的善意、美好化解相互的厌烦。

对于父母的唠叨,孩子要体会到这是一种爱、一种期待,父母关心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习惯、我们的学业,所以常常像复读机一样地唠叨:晚上早点睡觉、不要长时间地看电视、好好学习认认真真上好网课,父母希望我们现在平平安安,更期待我们不浪费时间,努力学习,自我控制,在对我们唠叨的同时,父母坚持工作,同时辛劳地操持家务,将我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为我们构建一个安全的小环境。

对于孩子的顶撞,父母要看到这是一种成长、一种自省,孩子辩驳、顶撞的背后是他们的自信,他们的自我承诺,他们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们有力量、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我们的孩子真的挺懂事的,小小的年纪就与我们一起经历着特殊的战役。

行动层面——做而不厌

心理学的研究启示我们,当人们处于焦虑、烦躁的时候,如果一个劲地沉浸于焦躁、烦躁之中,就会自艾自怨、无法自拔,而让自己安定从容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焦虑与烦躁的感觉,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能做的事,让自己的力量不断激发、不断生长,有力量控制局面的同时,滋养自己,发展自己。切实的行动,最能让彼此认同,消除彼此的厌烦。

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不要一味地反驳、争辩,有时候,耐心地听听父母的唠叨,父母就事说事,反而很快结束了没完没了。更不要和爸爸妈妈对着干,将父母的唠叨作为一个自我提醒,虽然被唠叨,心情不佳,就让我们带着烦躁之感做好自己的事情,按时起床,好好吃饭,认真学习,坚持锻炼。当爸爸妈妈看到我们有规律地生活、有秩序地学习,原先因为不放心的唠叨自然会减少。

面对孩子的顶撞、叛逆,父母要适时停止自己的唠叨,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上下纵横、左右串联地讲个不停,我们有时候看到的只是孩子的一个时间段、一个生活情境,并不能代表孩子一天的生活,更不是孩子未来的情况。父母也许担心、也许焦虑,稍稍的唠叨后,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支配自己的学习,支配自己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孩子如何学习、如何有规律地作息,我们自己就要做好榜样。

长久层面——交而不厌

父母习惯于唠叨,因为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听进去,孩子的表现让父母不满意、不放心,所以不停地唠叨;孩子厌烦唠叨,孩子认为父母说的都是重复内容,说得没有用、没有意思,对自己不信任。父母唠叨,孩子顶撞、父母再唠叨,孩子再顶撞,这种循环中,缺失真正的内容交流、情感交融,因为父母的唠叨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命令,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更需要被尊重、被理解,所以,家庭生活中,止于唠叨的交流必定会厌烦彼此的面目,阻碍彼此的亲密,让我们一起打破唠叨,孩子与父母一起行动起来,变唠叨为一种愉快的有意义的亲子交流吧。

作为孩子,变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唠叨为主动与父母交流。每天,寻找合适的时间,主动和爸爸妈妈聊聊天、说说事,汇报一天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展示一天的收获,以自己的自理、自觉,让父母放心、安心,主动向爸爸妈妈请教一些问题,还可以主动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如果爸爸妈妈唠叨了,我们等爸爸妈妈说完话,可以做一些辩解。

作为父母,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看到孩子的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减少重复性的唠叨,不断寻找能点燃孩子愿意交谈的话题,询问孩子一天在家的生活,说说当下的新闻和事件,邀请孩子做一些家庭的事情,让自己单向自上而下唠叨变成父母与孩子之间双向平等的愉快交流。

著名的大诗人李白面对一座敬亭山,发出了“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感慨。在当下特殊时间,孩子和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多了,这是让我们每一个家庭相处两不厌、亲密彼此的时间,让我们在特殊的时候,一起以最好的交流,互相滋养,共同成长!

【校长夜话】

今天“校长夜话”嘉宾是来自南京市双塘小学的书记李晨妍,她给正在居家不出的家长和孩子提出如何好好相处的建议,期待你静静聆听。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成长需要智慧的引路人。南京晨报邀请南京中小学的校长们陪伴孩子们夜话,让眼睛休息,让心灵打开,通过一个个话题,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发现这个世界和人类其实可以很宽阔,可以有更多不一样的观察与思考。

陪伴者:

南京市双塘小学书记李晨妍

李晨妍,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曾担任南京市秣陵路小学校长,秦淮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现任职南京市双塘小学书记,是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和“宁教授”工作室志愿者。

标签:唠叨;孩子;父母
责编:宁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