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当起“音声调频师”
2022-11-22 09:14: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都市人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对“精神消费”的需求开始增长,“音声调频师”(也称声音疗愈师)这一小众职业悄然兴起。马逸雯就是苏州一名“音声调频师”,她用空灵之声疗愈自己和听众的身心,复旦大学硕士毕业的她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未来,我想探索音疗的更多可能。”

复旦毕业后创业曾遇坎坷

马逸雯是一名“85后”,从小到大都对音乐有一种纯粹的喜欢和热爱,她高中时曾学过扬琴,但当时爸妈坚持送她去学奥数,虽然乐器学得不多,但马逸雯喜欢听别人演奏,高中毕业时作为美术生考入南京晓庄学院学习艺术设计。2011年,马依雯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修读艺术人类学硕士,接触到少数民族的一些艺术形式,2012年作为交换生去日本留学。毕业后,马逸雯做过记者、展会策划、服装设计师、插画师、餐厅主理人,尝试过很多职业的马逸雯笑称自己是“人间观察员”“生命体验者”。

对马逸雯的生命态度冲击挺大的一次是上学时身边的一个女孩得了白血病,但是没钱做手术,于是马逸雯和小伙伴募集了一些钱给这个女孩看病。马逸雯一辈子都忘不了在医院里看到那个花季少女躺在床上,浑身插满管子的场景,正在学习艺术人类学的她开始思考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此前,马逸雯的创业之路曾遇到过坎坷,准备了四年的日料创意餐厅因疫情中断营业,给马逸雯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此后她开始接触音声调频。

用声音的能量疗愈心灵 去年5月,在一个户外露营活动上,马逸雯接触到了一种酷似“UFO飞碟”的新型乐器——手碟,空灵的声音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逸雯感叹道:“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 之后,在上海一家音疗馆兼职的李瑾结识了马逸雯,一天,两人突然冒出一个开工作室的灵感,于是她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选好地方开始装修,于今年3月一起在苏州开了这家正念音疗艺术中心,工作室内的乐器总共花了30多万。 17日,记者来到马逸雯的工作室,亲自体验了一场声音疗愈之旅,手碟、旋转音束、铜锣、颂钵……不同的乐器声或浑厚深远,或纯净空灵,优美的旋律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身体也产生了平静的振频。“通过声波的震动帮助人调整频率,让脑进入阿尔法波,回归到一个饱满的状态,人就会感觉充满活力。” 马逸雯告诉记者,音疗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疗愈,主要是通过一些和谐的声音帮助人回归到宁静平和的状态。

马逸雯告诉记者,研究表明,每周如果固定听三次432赫兹的音乐,人的焦虑会大大地降低,处于一个比较平和的状态。她的顾客有学生、有白领,也有一些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企业高管过来解压,目前更多的是为一些企业提供音疗的集体课程。

这是一种“双向疗愈”

作为一名“85”后,马逸雯坦言,她在30岁没找到人生目标时会焦虑,但现在做音声调频师完全没有任何焦虑,她说:“我会把我所有的热情放在声音的世界当中,只想好好感受当下这一刻。”

马逸雯透过音疗看到了每一个人最纯的那一面,“我之前给客户打碟,一曲唱完,他们都动容地哭了,灵犀相通的那个瞬间太美妙了,这是我做这个工作最满足的部分,同时我自己也得到了疗愈跟成长,我觉得这是一种‘双向疗愈’。”

“音疗”+“电音” 计划咏唱100个音声故事

马逸雯告诉记者,她想让音疗更加时尚化、年轻化、大众化,今年中秋节,她请了两位DJ,将“音疗”和“电音”相融合,做了一场名为“满月冥想电音愈疗会”的跨界实验性尝试,“我把电音跟音声做了一个碰撞结合,有一种戏剧的张力,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马逸雯说。 有顾客体验完音声调频后,自己也想学习做音声调频师,马逸雯目前也做了一期关于音声调频师的培训,她说:“我希望音声调频师可以赋能现在已有的一些行业。”马逸雯和搭档正不断优化培训体系,预计在12月会开设下一期课程。 未来,马逸雯想让音声调频进校园、进社区,向更多人普及音疗,“我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音疗是什么,它真正的原理是什么。”马逸雯想为100个不同职业的人即兴咏唱一首作品,送给他们。“为一些平凡的人留下生命的日志,我觉得他们值得被看到,被听见。”马逸雯笑着说。

实习生 周明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标签: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