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3900名本科生暑期“大搬家”
2023-07-21 09:38: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学生们打包好了行李准备“搬家” 佘治骏 摄

2022年9月,南京大学首开“寻根性办学”,本科新生大一年级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完成一学年的大类培养后,再进行学科专业分流。转眼一年过去,分别时刻来临。7月20日至22日,南京大学2022级约3900名学生将按照自己的分流方向,搬至仙林校区或苏州校区。据悉,本次搬迁也是自2009年以来,南大最大规模的一次学生搬迁。

实习生 周宏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寻根”一年,打包文化滋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都将百年老校区的“文化滋养”打包进了行囊。

“来南大之前,我就读过余光中先生的《钟声说》,对‘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印象深刻。”开甲书院的女生温同学来自广西,“当我真的站在北大楼前,总不由自主去想,多年前那些在南大求学的人,是不是也和现在的我一样?”

虽然学习的是工科专业,但小温有一颗文艺少女心。她在北大楼前听过昆曲,也是南大校史博物馆的常客,一逛就是两三个小时。“一想到我走过的这条路,百年前曾经鸿儒云集,内心总会涌起一股神圣感。在鼓楼校区,每一次触摸历史的过程,都是在和大师隔空对话。”

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地》的创作地“赛珍珠纪念馆”,秉文书院的男生赵昱昊和同学们一道,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宪的带领下,畅谈人文学科的价值与阅读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给赵昱昊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的课堂不止在教室,甚至在每一句戏文或是歌词里。新生学院的原创歌曲《新声》中,有这样一句,‘秉鸿鹄志,著济世文’,这句话将陪伴我的整个大学时光。”

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学新生学院为学生们设置了独具特色的“南雍下午茶”, 通过新生对话大先生,让青年学生在经验丰富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学者影响下,精进学问、涵养人格。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邢定钰院士的场景。好紧张,但邢院士却很和蔼。”有训书院的小任同学告诉记者,邢院士以“老学长”身份,向同学们回忆起他在上世纪60年代,来南大求学的经历。“邢老师回忆,那时在草房中上大课,做实验也只能在北大楼的地下室,十个同学挤在一间宿舍,大家用脸盆打菜吃。对比现在,我们更有动力要勤学奋进。”

“更换新旧宿舍卡就行了”

7月20日早晨,作为第一批次且兼任车长的学生潘先胜,早上4点多就起床。潘先胜告诉记者,学校提前一天就组织同学们把大部分行李都搬到了楼下,还分发了编织袋、纸箱等搬运物品。

中午12点,记者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看到,学生们拎着行李陆续来到搬迁工作上车点,分批有序上车。学校调用了50辆厢式货车和25辆大客车,采取人货分离、有序循环的形式开展搬迁。

南京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老师曲直告诉记者:“在搬迁之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搬迁方案,我们精确到每一位同学,几点起床,几点向楼下运行李,几点装车,在几号车装车都有着明确的安排,我们为他们统一采购了打包用的纸箱,供学生打包行李被子,我们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了行李标贴,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数字,标示出来学生行李要去的楼幢,便于快速有序准确地卸车。”

当日下午3点,记者跟随学生一道,来到南大仙林校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生们前往宿舍区。而他们的行李也早已被搬至宿舍区,学生只需完成新旧宿舍卡的更换就可以拎包入住。

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学生小周说:“之前还担心自己这么多行李,发现到了这里,学长学姐已经帮我们把行李搬上去了,非常幸福,非常感动。”

学生们还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健雄书院的学生被安排在最后一批搬迁至苏州,他们分批主动为其他同学服务。据悉,7月22日,将有大约460名南大学生集中搬迁至苏州校区。

标签:校区;南京大学;学生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