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做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2024-03-13 11:26: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高校如何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在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院长徐敏看来,学校正迎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春天。

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接,南京师范大学持续“破题”。近年来,学校正加强前瞻性布局,打造战略学科力量,与常州、南京等地紧密合作,大力培育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在常州落户创新项目20多个。

3月5日,位于常州新北区薛家镇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亮灯启航,以加大校地合作力度,谋求科技成果转化新助力。据悉,这座由常州市政府、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及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创新园,去年10月开园以来,以南京师范大学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为产业孵化平台,打通产业前沿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绿色产业示范的创新链条,实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提前谋划并积极支持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科研创新。

“通过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地方产业资源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在加大基础科研人员培养的同时推进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徐敏说。

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持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徐敏告诉记者,南师大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在今年1月学校召开的理工科研工作大会上,提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新体系,重构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组织新模式,营造以多元为特色的科研生态新体系,力争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一项项攻克,制约发展的藩篱被一点点破除。徐敏介绍,学校参与我国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DDE),成立了南京师范大学“深时数字地球创新研究中心”,研发了深时数字地球时空框架和全球首套高分辨率地貌分类数据集,展现了中国研究团队在地理建模与分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学校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为港口、核电、火电、海上风电、LNG等项目选址、布局和空间利用等提供技术方案,促进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方向已定,脚步就更加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南师大将继续从人才团队、全面合作、评价体系和重点项目等方面系统谋划。“其中,加速顶尖科学家引育工作,以组建大团队为抓手,牵引科研方向的集聚;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化合作‘五大合作战略’,统筹校内外资源,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能力;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所需,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创建国家级科研平台、争取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产出为目标,引导全校资源进行有重点的集中攻关。”徐敏说。

标签:师范大学;合成生物;科技创新
责编:胡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