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会造梦︱做言传身教的“引路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4-09-12 10:22: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他们是“造梦大师”,用心血浇灌每一颗幼苗,用智慧点亮每一盏心灯。他们教会我们仰望星空,也赋予我们脚踏实地的力量。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向着璀璨的梦想进发。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将联合推出“我的老师会造梦”专题报道,致敬那些用心播种希望、用爱点燃梦想的老师们。

“刘庄教授是我的指路人,总在重要时刻为我指明未来的前进方向。”近日,“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名单公布,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刘庄位列其中,他的学生杨乃霖激动不已。

去年6月,杨乃霖毕业后成为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博士后,从事功能生物材料的研发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研究,开启人生新事业。“钻研、坚持、突破”,这是刘庄用行动带给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启示,也激励着杨乃霖在未来科研路上探索不止。

传道授业解惑,用心用情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要做好研究,可是要会解剖小白鼠的咧。”时至今日,杨乃霖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刘庄的情景。2017年暑假,正在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读大三的杨乃霖,参加了苏州大学夏令营活动,怀揣着对“学术大佬”的仰慕,他走进刘庄的办公室和“偶像”面对面,“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刘老师亲切地和我们几个本科生对话,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他与团队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让我更加坚定了来苏州大学读研的决心。”

成功推免至苏州大学后,杨乃霖如愿成为刘庄的学生,开始了功能生物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探索,但很快遇到了新的挑战。由于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小白鼠、兔子等活体模型,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内他没有拿到一个有用数据,多功能液态金属的肿瘤诊疗的研究遭遇瓶颈。

迷茫之际,杨乃霖在每周的组会上向导师刘庄提出疑惑。“一抛出问题,刘老师就建议我将实验转向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医用镁合金。”之后,在刘庄的指导下,杨乃霖先后发展了新型磁热治疗和氢气治疗的策略,“科研路上,刘老师给了我很多启发,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时刻学习前沿的科研应用动态,这样才能真正把研究做好。”

扎根讲台、坚守教学一线,刘庄用一言一行为人才培养倾注心力。学生的实验课程指导,刘庄也总是亲力亲为,“对于每个细节、每组实验数据,刘老师总比我们更加熟悉,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鞭策。”杨乃霖说,工作任务再重,每周3小时的课程,每周多次的组会,刘庄老师从未缺席,“即便之后带教的学生团队扩大到近60人,刘老师也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经刘老师点拨总能让研究思路开阔起来。”

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刘老师的工作日程表已经精确到了小时,甚至分钟。”在杨乃霖的印象中,早出晚归是刘庄的常态,“无论何时何地,总能看到刘老师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里面装着的是工作电脑,方便刘老师随时随地工作。”

从教十五年来,刘庄始终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漫天星辰下背着书包离开的背影留在了一届届学子心中,也成为他们不断攀登求索的榜样。400余篇学术论文,多篇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总引用超9万次,刘庄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研究,其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发展了局部生物材料诱导“内源肿瘤疫苗”的创新治疗平台,使我国在纳米材料增效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诸多荣誉加身,但刘老师的想法始终很朴实。”对杨乃霖来说,刘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从未止步于专业探讨,“苏大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面向国家需求,发挥自己的才华,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课堂上,作为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执行院长的刘庄,常常鼓励学生了解国际局势和国家科研发展大环境,也多次被学院的同学们选为“学生最喜爱老师”。

科研初心不改,匠心育人薪火相传

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同时,刘庄也在加快推动其原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

2019年5月,刘庄创办的百迈生物在苏州市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企业创立之初,刘庄与团队就将目光投向基于生物材料技术开发增效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药物,彼时即将博士毕业的巢宇也是百迈生物研发团队的成员之一。然而,从搞科研、写论文到沟通联系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过渡,巢宇有着不同的感受。

“科研更多是概念验证的过程,但要将科研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就要面对很多其他方面的挑战。”巢宇深有感触,当时国内外几乎没有类似药物的研发和报批先例,这对团队来说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为走出困境,刘庄带领团队走进数家国内龙头药企交流学习,历经三年的试错、改进、升级,攻克了技术难关,研发应用之路豁然开朗。

2022年,团队自主研发的首个创新药物BM201 注射液”(免疫激动剂微米颗粒缓释制剂,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药物安全性,并在中、高剂量组观察到对于终末期软组织肉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科研初心不改,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两手抓的同时,刘老师从未停止过带领团队进行前沿探索。”巢宇这样评价。

“做科学研究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将成果总结成体系并上传‘书架’,能够形成知识进一步教育他人;二是将科研成果落地,上‘货架’,将研究真正应用到临床,造福病人。”这是刘庄常常和学生说的一段话,也不断勉励着巢宇在科研路上孜孜以求。

博士毕业后,巢宇留任苏州大学纳米学院副教授,接过刘庄手中的育人接力棒,他说,“探索不止,育人不辍。刘老师言传身教,无论是在大学任教还是做科研项目,让更多科研成果造福百姓,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洪梦琪

标签: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苏州大学
责编:洪梦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