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李艳玲 通讯员 方彦蘅)5月29日,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宁共同发布《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我国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趋势、地区经验和政策实施等展开研究,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生态林业发展政策,开展生态林业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
蓝皮书显示,2011-2017年,我国总体生态林业发展指数从31.57跃升至51.63,增长了64%,年均增长率为8.5%,生态林业发展指数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在地区发展方面,生态林业呈现长江、珠江流域省份发展指数较高,西北、东北地区发展指数偏缓的情况。
从各项生态保护工作对指数的贡献来看,人工造林是我国生态保护最重要的措施。人工造林指数从2011年的2.75上升至2017年的3.52,上升幅度为28%;退耕还林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从2011年的0.31上升至2017年的0.51,增长幅度为65%。
《报告》指出,经过国家数十年的森林生态保护事业推进,适宜树木生长、改造难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根据规划完成。目前退耕还林与人工造林全面进入攻坚期,下一阶段的造林区域集中在气候严酷的地区。进一步加大森林生态保护的资金、科技投入,确保森林生态林业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增强财政投入和确保林区群众收入增加成为目前森林生态保护的主要努力方向。《报告》显示,在全面限制天然林砍伐的背景下,林业产出受益于第三产业及带动产业的高速增长,指数从2011年的3.72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5.64,年均增长幅度为28%,远高于其他经济产业类型增长幅度。
《报告》还指出,江苏省森林资源总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占优势,但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开发方面江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非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江苏因地制宜重视林业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特色明显、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为提升林产品科技含量,江苏省各级林业、科技、农业开发部门积极引导产学研结合,加快实用林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例如,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地区开展的以杨树为主的木材加工业、林木种苗花卉、银杏等特色林产品生产与加工、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与综合利用、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工程,极大地带动了全省林业产业的发展,为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