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你们家菊花真好看!请问菊花是撒种子还是栽苗子的呢?”在新沂市马陵山镇小周村的鲜切花种植能手魏良明的温室大棚内一群少先队员叽叽喳喳问这问那。
7月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新沂市马陵山镇小周小学劳技社团的学生们来到小周村的劳动实践基地。小周村有温室大棚近千亩,有蔬菜、西瓜、鲜切花等,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近年来该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课程中,该校劳动课程负责人邀请种植专家向学生们耐心讲解菊花种植以及西瓜种植相关知识,并解答学生们的提问。烈日下的西瓜大棚里又闷又热,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脸蛋就被热得红红的。但酷热的天气丝毫不影响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大家聚精会神地完成手里的工作。
“又热又累,这让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原来,要费这么多功夫才能种出来,以后我再也不浪费了。”活动过后,学生们纷纷把自己观察到、体会到的内容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们走进自然,在劳动中收获技能,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针对学生们不同学段的身心特点与育人目标,带着问题进行前置学习,到大自然的现实场域中去体验、观察、记录、探究和验证。
“我们学校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德智体美劳相融合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升‘双减’实效,让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真正推动‘双减’落地校园,落到实处。”小周小学校长魏良利表示。
“我们鼓励各个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课程,一校一品。让劳动教育与学科课堂、活动课堂、家庭教育课堂有机结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互动和融合中让学生劳有所获、动有所乐,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把学知识和育人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校长卢海兵如是说。(李先军 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