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让作业减量增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南通市海门区海洪小学提出“益趣作业”作为典范项目研究,旨在通过作业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技能,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作业布置融合精选,全面落实减负提质
作业,作为学习的反馈,孩子学习的自我提升,必不可少,我们以融合精选为原则。“减负不减质”,需要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质”和“趣”字上下功夫。
学科类作业——精选精炼,分层布置。
课堂作业依据现有的配套作业本《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等资源,统筹研究,加以取舍,将重难点作业移入课堂,10分钟内当堂解决。家庭作业框架内容:基础性作业+阶梯类作业+拓展类作业。
特色类作业——“益趣”实践,美好体验。
学校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及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情况,设计了阅读、综合实践、劳动、体育锻炼四大类作业。
阅读作业,最是书香能致远。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及全科阅读活动展开,布置学生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阅读,阅读内容有必读书目、科普类、书本知识拓展等,阅读后做好摘抄、感悟、人物小传等。通过拓宽阅读材料、提升阅读技巧,达到了促进学科理解、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综合实践(劳动)作业,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实践、劳动类作业相融合,围绕每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展开活动,结合学校《希望的田野》《贴画》课程,给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参与项目,让孩子们用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家务劳动,争当能手;养殖精灵,快乐明理;种植希望,收获幸福;美食制作,感受魅力;五彩贴画,别样风情。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收获快乐,充盈自己。
体锻作业,运动是生命的源泉。学校体育组教师根据年级设计不同的锻炼项目,学生每天在家不少于30分钟的锻炼。蹦蹦跳跳,亲子游戏……都是提高体能的好办法。
作业评价细致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作必批,有批必讲,只有让作业评价更细致才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只有评价更多元,才能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科类作业——面批留痕,统计反思。
作业批改,学校利用班额少的特点,教师做到了作业面批面改,做好分析与统计,在错误旁批注,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每次批阅后统计错误率,讲评有依据。统计目标的达成度,后续教学、作业改进有了数据支持。学生订正后的作业必二次批阅,以此来确保学生作业质量的提升。
特殊家庭作业——展示评比,感悟成长。
学校设计了家长记录本,从学生的四大类作业内容、完成情况、学生前后表现等方面进行记录,家长针对孩子完成的态度、过程、结果等方面多元评价;学校每周一统一检查评比学生完成情况。
学校坚持开展“作业展示”活动,在展示评比中他们感悟到了成长的快乐。
管理督促到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建立作业管理机制,成立“作业减负提质”领导小组,使管理督促到位,促使教师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集体备课制。教研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已成常规,讨论作业设计是常态,从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等方面统筹思考;并分析上周学生达成度情况,谈作业设计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每日作业上报制。任课老师有计划地安排作业,提前告知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上报学校教导处分管主任,做到每日严控作业数量与质量。
每日公示督促。行政组加强课堂巡视检教师课前备课是否充分,是否留有10分钟课堂作业时间,作业是否高质高效。
“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制。我们每周定期和每月不定期检查孩子书面家庭作业布置情况;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的完成情况;以及特殊家庭作业的布置实施情况。
“益趣作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课堂质量的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提升。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基。(朱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