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与众同行,书入人心”新闻学院实践小组在指导老师陈莎莎老师的带领下于“南京喜憨憨公益空间”展开暑期实践活动。
首先实践小组参观了喜憨憨公益空间的整体环境,仔细聆听公益空间创始人介绍喜憨憨公益空间历年来所获荣誉。参观室的里间是喜憨憨团队的工作间,工作间主要是为制作糕点和咖啡饮品而设,制作工具摆放整齐,原料干净卫生。实践小组到达时,唐氏儿和孤独症青少年们正一丝不苟地制作茶品。
刘女士细述初衷
新闻学院实践小组与喜憨憨公益空间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负责人刘杰女士经营着一家咖啡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妈妈,交谈后了解到这些家长的无奈与担忧,心中不由地萌发出要为唐氏儿人群作出贡献的念头。最开始她邀请一些唐氏儿家庭来咖啡厅分享经验,经过外界支持及自身努力,刘杰女士创办了现在的喜憨憨公益空间,后来又找到了博爱机构合作并展开培训,慢慢筛选合适的孩子进入空间,喜憨憨团队由此不断壮大。
刘杰女士这样阐述喜憨憨公益空间的意义:“我们这里不是在做生意,重点不是在卖他们的产品,自然卖产品是需求,但我们最重要的是得到社会各种质的关怀,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
“喜憨儿”自我介绍
当天到场的唐氏儿及孤独症青少年逐一向新闻学院实践小组自我介绍,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年龄与爱好,其中不乏身怀绝技者:田勇熟知地理,对地方能精确到县,提起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家乡,田勇同学都能对答如流。田勇还热爱关心国家大事,从手机、电脑、电视这些他能够触及的途径中了解新闻时事。田勇说“只有文字和知识能给我们出路。”戴文杰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也自荐成为了公益空间的“店长”。他擅长运动,曾荣获江苏省乒乓球残障组银牌。年仅15岁的赵幽然对南京地铁所有线路及交汇点倒背如流,无论是多么偏远的地铁路线,他都能报出相应的地铁站点……除此之外,在喜憨憨公益空间,孩子们学会了制作牛轧糖、凤梨酥、椰丝球等烘焙品并向外销售来获利,个人生存及空间房租全部做到了自给自足,真正贯彻了喜憨憨公益空间“从不可能到可能,从被服务到服务”的理念。
合力制作椰丝球,家长分享辛酸过往
“与众同行,书入人心”团队还与喜憨憨成员共同制作了椰丝球,在此过程中,他们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大家在温馨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合力制作,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群有着特殊经历的孩子。
制作途中,一名孤独症少年麦兜的母亲李女士向我们分享了她这些年陪伴孩子一路走来的历程。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她辞去了国际外贸的工作,同时不忘学习营养医学、儿童心理学,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对于她来说,孩子的未来发展远比金钱可贵。如今,她的孩子的病情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和正常小朋友一样可以与人交流,甚至还报了街舞兴趣班去全面发展自己。这位少年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走出自己的路,拥有他自己的未来。
在活动的最后,大家开心地合影留念。陈莎莎老师十分欢迎喜憨憨团队来南京财经大学参观,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让更多南财学子和关心喜憨憨的人们去走近他们,更深入地去认识他们的经历和需求。
善心如月,照破山河。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当我们牵起手来,将爱的火种聚于一处,总能燃亮一片黑暗,成为一群人的光。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与众同行,书入人心”团队会坚持怀揣传递爱与希望的初心,与喜憨憨公益空间联动合作,为有需要的唐氏儿及孤独症青少年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谈欣雨 陈睿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