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常州工学院承办的“产教融合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专题研修班”顺利举办。9场主题报告现场“论剑”,共探产教深度融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新模式。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校领导、教学条线领导、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有关科研院所、企业人员,以及常州工学院各二级学院领导、教师、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共400余人参加培训。
常州工学院校长张兵在开幕致辞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定位等基本情况,以及在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国际化办学、师资队伍、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作为承办方,学校会竭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搭建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助推院校间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好汉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入手,结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行业、新职业、新业态等,介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他希望大家珍惜本次培训机会,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产教融合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随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邬大光以《从供给与需求看现代产业学院》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以教育强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使命为切入口,通过具体事例,深入解读了现代产业学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供给与需求等三方面的内容,对今天的大学如何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与现代产业学院2.0版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中,在介绍地方高校困境、新工科建设作用的基础上,详细分享东莞理工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代产业学院1.0版和2.0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具体做法、成功经验与现实成效。
南通大学副校长华亮作题为《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的报告,简要介绍南通大学办学规模、办学定位等基本情况,重点分享南通大学紧贴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时代要求,在产业学院建设进展、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相继举行包括常州工学院产教融合与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与思考分享在内的6场专题报告。张兵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与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从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出发,分享关于产业学院建设的体会,具体交流学校关于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考、顶层设计,并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引,从为什么建、怎样建及其建设成效等角度,介绍产业学院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感悟。
其他5场专题报告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所作的《上海交大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苏志刚所作的《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湖南信息学院校长张福利所作的《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郭建如教授所作的《现代产业学院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许广举所作的《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
29日下午,全体学员实地参观常州工学院国家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工信部“专精特新”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围绕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进行现场教学。
本次研修班内容丰富、维度多元、视角多样,9位专家全面聚焦研修主题、紧扣报告话题、立足实际,既有面上的理论政策等的解读,也有诸多点上的好做法、好经验分享。这既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展示、交流和借鉴、启发,也推动各高校进一步明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定位,把握建设重点,打好产教融合组合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周绍萍 郝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