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响应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号召,江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基层扎根就业,在创新创业中绽放青春芳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推出“就业先锋行·朋辈故事”,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2023年度人物的故事,展示江苏大学生立足专业,敢梦敢创,在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奋斗青春、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风采。本期我们将为你带来中国药科大学文世翔的故事。
军营的魅力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基层的多彩只有奉献过才知道。中国药科大学的文世翔在本科毕业之际,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西藏参军入伍,退伍后又留在西藏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他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实现梦想,带着不褪色的军魂沐雪绽放。
求学药界黄埔,为青春绘就一抹药大蓝
接到家乡武装部的征兵电话时,文世翔正在享受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寒假。和毕业班的大部分同学一样,他已经达成了本科进度条的90%,也早早定下了工作。一切看来顺风顺水,但文世翔却有一个小遗憾,“大学期间始终没有‘拼一把’,没能跳出性格的‘舒适圈’”。他也常怀药大“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羡慕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学长学姐们,憧憬自己意气风发投身梦想蓝海的样子,但始终少一点狠劲儿,迟迟没有行动。
“世翔你好,这里是前锋区征兵办,我们根据兵役信息向你致电,动员你在毕业后参军入伍。”文世翔没有想到,高考结束时参加的兵役登记会机缘巧合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四年前,“准大学生”文世翔并没有立刻入伍的计划,他主动履行了兵役登记义务;四年后,“准毕业生”文世翔正经历着身份转变的迷茫,一通征兵电话像一记响槌,敲开了他的心门。
“去当兵!”几天后,文世翔做出了决定,他要去军营里接受历练,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突破自己、思考未来。
奔赴雪域军营,为青春穿上一身迷彩绿
青春壮志与考验不期而遇。在咨询入伍政策时,文世翔得知自己体重超标了不少。征兵报名在即,不能让体重卡住自己的“军旅梦”,文世翔立即开始了“魔鬼式减重”。不到三个月,文世翔甩掉了30斤体重,脱胎换骨的他顺利通过了征兵体检,又经过政审、役前集训、预定新兵等一系列流程,被正式批准入伍。
最让文世翔开心的是,他如愿被分到了西藏军区。役前集训期间,药大武装部的老师曾询问过他是否愿意去艰苦的西藏地区服役。“愿意!”文世翔几乎没有犹豫,选择军营便注定艰苦,那就到最艰苦的地方来一场彻底的青春淬炼吧。
2020年金秋,文世翔和同批的新兵一起到达了西藏军区某合成旅。高原的唯美滤镜很快被新兵营的严酷打破。文世翔在入藏当晚便有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许多战友几天后就陆续习惯了环境,但文世翔的“高反”特别漫长,他在体能训练中持续掉链子,三千米越野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就像高原的雪山一样难以翻越。
“开弓没有回头箭”,文世翔不想认输,“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无路可退”。他奋起直追,又一次拼尽了全力,在尘土飞扬中汗如雨下,在爬冰卧雪中冻伤手脚,在砂砾吹面中灼痛脸庞,在摸爬滚打中满身淤伤,越来越有了兵的样子。
三个月后的新兵授衔仪式上,文世翔获授列兵军衔,他战胜了高原反应,征服了新兵营这座雪山,也撕掉了身上“文弱书生”的标签,簇新的军衔肩章在迷彩服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投身藏南基层,为青春淬染一片乡土黄
“‘大熔炉’对我最炙烈的锻造是意志,最深远的重塑在性格。”在封闭式管理的军营里,文世翔反而学会了“打开自己”,学会了克服内向,主动融入集体。他不知不觉爱上了这风雪边关,一颗扎根西藏的种子也在他心里悄悄萌芽。
新兵下连后,文世翔被分配到计算岗位,经常要外出演习作训。“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无备”,从戎两年,他驻留在营地的时间不足9个月。演习地点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海拔往往高达到四五千米。文世翔和战友们克服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风霜凌冽严寒等种种困难,他们默契配合、精密计算,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入伍第二年,文世翔开始思考退役后的去向,几个选择摆在他面前:继续留队服役,享受考研加分,参加机关事业单位专项招录,以应届生身份自主择业。文世翔心中早已有了方向,“我想留在西藏!”
2022年底,文世翔光荣退伍,他选择继续驻留西藏,履行新的使命。2022年西藏自治区出台办法,面向驻藏部队退役士兵专项招录边境县乡基层公务员,文世翔在招考中发挥出色,进入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工作。
扎根世界屋脊,为青春放歌一曲高原红
文世翔在打隆镇政府主要承担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如果说参军入伍是保家卫国,那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稳定,责任同样重大。”
面对头绪繁杂、任务艰巨的综治工作,文世翔坚守退伍时的承诺,把“老西藏精神”从军营延续到基层。打隆镇有11个村,分布零散,最远的村子距镇政府60公里,海拔5000多米,为了高质量完成人口统计、村庄建设统计、平安建设等任务,文世翔每日忙碌奔波,埋头案牍不言苦,走村串户不喊累。
从青涩出发,向坚毅靠拢,如今的文世翔与学生时代已判若两人。在西藏的第三年,他脸颊的“高原红”更深了些。在他看来,这是雪域高原馈赠的最美烙印,是专属于他自己的青春记忆。“真正的高原红不仅在脸上”,文世翔的精神也染上了高原红,他的情感已融入雅鲁藏布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