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采集室内,历经3个半小时,19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完成采集,当天,这袋“生命的火种”输入一名白血病患者体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韩正阳。他的一次善举,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接力。
“同意捐赠,全力配合!”
这些年来,韩正阳积极投身于无偿献血工作中。从2022年6月开始,还在读高二的他第一次参与了献血,上大学之后,他热心公益的步伐一直没有停过,南京、宿州等多地都留下他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小板的记录。去年6月,韩正阳在献血时,通过红十字志愿者的介绍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登记表》,成为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韩正阳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
今年3月,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宿州工作站打来的一通电话让韩正阳激动万分。“有一位血液病患者与你的HLA初配相合,是否同意捐献?”“我的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很支持我的行为,我同意捐赠,全力配合好你们的工作!”韩正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韩正阳在宿州市红十字会欢送会活动上
“从小父母就给我讲起工作中救死扶伤的故事。曾经我和爸妈讨论过造血干细胞的问题,他们给我做了很多科普,是他们在我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韩正阳告诉铁小微,“献血和献干细胞不但无损健康,相反还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细胞的新陈代谢。人海茫茫,能匹配到患者并救助他们的生命,是无上的光荣。”
点滴血液凝聚成生命的火种
4月11日,患者放弃治疗,流程终止;5月28日,患者重启流程;5月30日,韩正阳进行再次留血样进行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和采前体格检查;6月3日,经评估确认韩正阳的身心状况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条件;6月6日,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确定HLA配型相合……历经两个半月的时间,捐献工作最终提上了日程。
韩正阳把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告诉了父母,他们都表示非常支持与放心。临走之前,老师们帮他协调好实验和考试,平衡好学业。6月14日,他独自前往医院,开始了为期5天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我们平常工作忙,只有在采集的前一天去医院看了他。正阳这个孩子很独立,不让我们陪同,整个过程也没有让我们操过心。”韩正阳的母亲说。
“捐献造血干细胞感觉和机采血小板一样,胳膊上扎两只针,一点也不痛。”韩正阳回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流逝,身旁的采集机快速地运转,红色的血液通过分离机,一点点汇聚成一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历经三个半小时,这袋“生命的火种”由宿州红十字志愿者快速护送到移植医院输入患者体内,挽救了一个等待的生命。韩正阳也成为了安徽省第634例、宿州第50例干细胞捐献者。
把公益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双盲要求,捐受双方信息都要保密,为了感谢韩正阳的无私奉献,患者妻子写了一封真挚的感谢信并通过红十字会交到了韩正阳手里。她在信中写道:“谢谢您让我的丈夫重获新生,让他继续陪伴爱他的家人和朋友,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份恩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韩正阳也在信中鼓励他们:“此刻您可能正经历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挑战,虽未曾谋面,但我会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您带去新的生机!”
至今为止,韩正阳参与献血13次,无偿献血总量达5000毫升。在学校和南京市血液中心的支持下,韩正阳在校内进行了无偿献血和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普及,许多同学在他的影响下参与了无偿献血,还有同学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校期间,韩正阳总是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00小时,被评为校“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
“南京是座博爱的城市,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爱与关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有责任和担当,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韩正阳说。他早已把公益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像太阳一样,温暖自己照亮他人。